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如何终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2009-10-22
 

许小年:关键是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一致性,加强透明度

  【背景】12月28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统计法(修订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防止行政干预统计相关条款的变更备受关注,提出了领导干部“三个不得”(即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拒绝和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此外,取消了两条可能引发行政干预的条款。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统计数据仍有改进余地,研究者多困于数据不够或不准。如何才能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修改统计法,排除行政力量对统计数据的干预才是症结所在。他主张,统计立法要做到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一致性,并增加统计工作的透明度。
  他强调,统计工作被行政干预,不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问题,而是体制决定的。要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就要改变这个体制。
  许小年说,最近这几天,地方的统计局都在忙着互相打听GDP,通过对比,来确定自己地方的GDP数字。统计数字的客观性尽失,变成了地方政府的相互攀比。
  许小年认为,独立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客观性和一致性。统计要做到独立,关键在于排除行政对统计工作的干扰,这是统计数字失真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统计数字中有很多矛盾之处,各省、市、区的GDP加总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总GDP不一致, GDP数字与电力和消费数据不吻合等等。此类事件说明统计工作亟需改进,而改进的关键就是要排除行政机构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干预。
  统计方法确定以后,不管谁打招呼,一概不管,就按照这个统计方法做。“应该只对事实负责,只对数字负责,不对领导负责。”许小年说。
  他还指出,由于很多统计数字有不同的算法,估算方法一旦确定,就应该坚持,不应朝令夕改,频繁变动,要保持统计工作的一致性。
  此外,许小年认为,统计立法还要保证统计工作对公众的透明。如果公众对公布的数字有疑问,应该有权要求各级统计部门公布算法,统计部门也应主动说明。但遗憾的是,现在的情况仍然是“黑箱操作”,民间研究人员无法得到相关信息。由于统计数字中人为因素仍然较重,不断修改,而且修改的原因和方法也不向公众公布,使广大研究者如坠云雾,数据变幻莫测。“黑箱操作”也使得研究者无法判断数字是否被扭曲,没有讨论空间。
  统计数据失真的后果,许小年认为,就等于医生用了不准确的体温计,会给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等,带来无法想像的后果,导致对经济形势的“误诊”,“根据一个扭曲的图像,能制定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来呢?”
  许小年还表示,统计局作为数据统计部门,不宜对经济形势发表评论,特别是不宜作任何经济预测。因为在中国的国情下,数字掌握在统计部门手里,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打印版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