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昆山市2010年大学生就业率已超90%

2010-11-1
 
        面对严峻的形势,昆山市人社部门坚持“三优先、三到位、三联动”的就业促进长效机制,通过实施一封信、一本通、一卡行“三个一”就业保障措施,以人才配置为引领,以生源信息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抓手,以见习基地为依托,以创业带动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多管齐下促进我市毕业生实现“六个一批”“好就业、就好业”。目前,昆山籍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

  2010届昆山籍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共有毕业生5819名,其中本科2505人,大专3314人。面对严峻的形势,昆山市人社部门坚持“三优先、三到位、三联动”的就业促进长效机制,通过实施一封信、一本通、一卡行“三个一”就业保障措施,以人才配置为引领,以生源信息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抓手,以见习基地为依托,以创业带动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多管齐下促进我市毕业生实现“六个一批”“好就业、就好业”。目前,昆山籍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

  以人才配置为引领,强化供需对接,实现专场招聘解决一批    

  毕业生工作依托人才供需市场,发挥毕业生招聘专场的就业主渠道作用,将“大综合”的毕业生双选会与“小而精”的每周毕业生固定专场相结合,将人才配置型的区镇联动专场与行业分类的特色专场相结合,以多样化的就业“组合拳”强化毕业生就业与人才需求对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直接、快捷的就业和人才招聘平台。尤其注重与区镇联动,举办高新区、陆家、张浦等毕业生区镇招聘专场,突出毕业生就业与区镇人才需求联动,实现“区镇化”推进毕业生工作,引导本地籍毕业生人才服务区镇发展,优化区镇人才结构。截至9月底,我市共举办每周毕业生固定市场29场,举办大型特色毕业生供需双选会11期;招聘单位2415家,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46315个,累计进场毕业生人数达72605人次。

  以生源信息为基础,完善就业登记,实现“因岗荐才”推荐一批

  完善毕业生网上就业绿色通道,增设见习岗位发布、政策及相关活动公告专栏,强化就业信息发布;开通毕业生网上就业登记,加强毕业生动态管理,加大毕业生登记和推荐力度。此外,还建立毕业生短信互动平台,累计发送各类就业信息短信近30000条;设立常年就业登记窗口、广场登记点、招聘现场登记台、招聘大厅毕业生简历分类投递箱等“要工作,来找我”就业登记服务窗口,强化“因岗荐才”就业机制。今年7月至9月,集中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开设周六毕业生服务窗口,建立“电话联系制度”,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一步核实和统计,详细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及就业情况,并成功推荐了一批毕业生就业。今年,仅“要工作,来找我”服务窗口就为毕业生采集委托招聘岗位2226个,向150余家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1387人次。

  以就业服务为抓手,加强就业培训,实现技能提升促进一批

  就业培训是毕业生工作的一大重头戏。今年我市通过免费开展职前综合素质拓展、开设岗位技能培训、实施岗前就业指导等各类培训,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积极以培训促就业。人力资源专员培训、服务业外包人才培训、生产线班组长培训、财会人员培训以及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机械模具技能培训等一批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企业输送了一批深受欢迎的昆山籍毕业生。组建就业宣讲团走进高校、区镇和招聘会现场进行宣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指导毕业生合理进行职业规划。截至9月底,共举办毕业生创业就业大讲堂、“创业就业巡讲进高校”和各类专项就业指导近20次,超过3000人次毕业生从中受益,获得就业准备、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技巧。

  以见习基地为依托,深挖见习岗位,实现见习转岗吸纳一批

  见习转岗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我市继续大力开展“见习推进就业”计划,从点到面,从少到多,积极走访巴城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及各区镇,依托全市各个产业集聚区,大力拓展新的见习基地,并在原建基地上深挖见习岗位,力促见习岗位转为就业岗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采集发布了毕业生见习岗位847个,集中组织了619名学生参加见习,累计发放见习补贴、就业指导费达250万元。与企业联动开展见习岗位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岗位技能,提高见习后的留用率,推动一批毕业生就此走上就业岗位。此外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规范就业见习操作流程,明确企业和见习学生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毕业生见习待遇,促进我市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规范、高效。

  以创业带动为导向,积极鼓励创业,实现创业帮扶带动一批

  结合创业型城市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伊始,我市首期“创业昆山、唱响未来”毕业生创业活动月拉开序幕。活动通过宣讲省、市各级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强化创业就业支撑。活动中还以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为主体组建了创业帮扶团,建立专家指导机制,加强创业咨询指导,以本土成功创业精英与毕业生结对帮扶的形式,实施多对一的“导师团”创业辅导模式,“以老带新”帮扶应届毕业生创业。活动还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总动员、创业者用人之道以及大学生历练营、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活动,促进创业者在项目、信息、政策、经验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此外还进一步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创业载体建设;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创业项目库并举办推荐会,完善项目开发、论证和推介等机制,减少创业风险。

  以策扶持为保障,稳定扩大就业,实现政策扶助安置一批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策是保障就业的根基。近年来,我市连续推出《关于促进创业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等多项鼓励创业稳定就业的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一线就业,并拿出700万元的政府财政资金,其中500万元为毕业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200万元为毕业生就业促进专项资金,并为毕业生参与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制”,对见习基地企业不仅给予就业指导费等补贴,而且根据企业吸纳毕业生数量给予奖励。此外,通过政府购买提供了一些公益性岗位;通过建立领导挂钩帮扶特困生就业制度开展就业援助,在人社部门登记的8名特困家庭毕业生全部成功推荐就业。

 

打印版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