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西城检察院反贪局共立案侦查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6件23人,涉案数额达2180余万元。今天上午,西城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全市查办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中,三成以上发生在招投标环节。
潜规则——逢标必送
正规企业白扔550万
据检察官介绍,是否中标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参与工程建设,一些企业为了这个“利润前提”不惜“重金打点”、“逢标必送”。
在一家招标公司高某受贿案中,高某多次利用职务便利,帮助行贿人的企业中标,之后他获得了项目中标金额10%的“回报”,共计受贿200余万元。
检察官还表示,部分正规企业也走“潜规则”。在某银行胡某受贿案中,河南某公司承接了西气东输工程的三个项目,需向银行贷款约30亿元。该集团为使贷款顺利得到审批,给了胡某550余万元的好处费。
其实,西气东输工程系涉及民生领域的基础建设工程,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按照规定银行应当优先予以贷款审批。河南某公司按照正常的审批手续,将会非常顺利地办理到贷款,根本不需要打点。可见,“潜规则”对工程建设领域影响之深,使得一些正规企业也难逃避。
高发案——串案居多
一旦案发可查出其他涉案者
检察官认为,掌握具体职权的办事人员最易犯罪。上述案件中,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具体施工单位的高层领导鲜有发案,而具体负责某一事项的办事人员发案率较高,占案件总数的62%。
“一旦案发,窝案串案居多。”检察官说,工程建设行业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管控较多的行业,从前期立项至后期的竣工验收,前前后后可能涉及到十几个行政部门。一旦查处一起案件,继续深挖,往往会带出相关部门、其他环节的线索。
比如,西城检察院办理的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基建开发部经理李某收受合作开发商贿赂案。办案人员发现,在该合作开发项目过程中,为了顺利获得审批,李某还向住总集团房地产管理部马某行贿的犯罪事实,从而将这起案件“升级”为窝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