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上规模的公司来说,每当临近年底,往往会对全年的各项工作进行整体性安排。其中,与公司投资业务的税务处理及筹划,往往成为各方面考虑的重点。
“税务安排和统筹的重要性,不仅与企业发展有关,也和资本市场的进步密切。”上海地区某国有大型企业金融部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情况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在金融市场上取得投资收益不再仅仅是金融企业的专利,企业利用闲置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已是普遍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新股市场、债券市场(包括转债)和基金市场的逐步兴起与成熟,使投资品种逐渐多样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选择相应的产品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对各种风险充分考虑下作出的决策,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各金融产品的特点、市场趋势和盈利预期,也需要对相关金融产品的税收政策进行全面了解和合理筹划,这将更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盈利水平。”
根据基金市场现有制度安排,货币基金市场近年来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作用与日俱增。作为一种成熟的现金管理管理工具,企业闲余资金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介入该市场,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多的成本,并能获得比活期利息高的收益。而且,就风险管理上,由于基金公司层面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操作相对透明的机构,其服务也完全按照严格规章进行。加上近年来该市场蓬勃发展,因此,更能给企业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而且,在操作时候,大客户在申赎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往往被实力企业所接受。
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参与基金投资时,可以产生一定的税务处理的优势,尤其是节约成本。比如,企业手中的基金进行分红时,前者就可以通过合规手段降低成本,并产生明显的避税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当目前基金市场的产品线已经大为壮大,各家大中型基金公司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往往完善其产品线,这一方面为普通个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外,另一方面也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了前提。而且,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所具备的避税功能也逐步被企业所认可并得到了实际运用。
不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实情况下,通过小小的税务安排用以企业避税,尽管企业和基金公司方面得益,但这也可能出现其始料未及的效果。比如,基金分红现象就值得深入思考。
某企业财务总监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简单来说,公司投资于基金,既可以通过持有取得分红实现收益,也可以通过赎回赚取差价实现收益。现行税收法规对公司从基金取得的分红所得和对赎回取得的差价收益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样,公司在持有基金和赎回基金之间就产生税负差异,由此形成税务筹划空间。“基于开放式基金现金分红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与分红后赎回的税收利益考虑,企业投资者创造免税收益和亏损的做法,是目前企业投资开放式基金时常用的所得税筹划方法。”
然而,如果放在市场层面看,如果采取上述做法的资金总量多了,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二级市场构成冲击,即当大批基金公司采取大比例分红并率先减仓后,这种群体性的“共振效应”对于二级市场的杀伤力可想而知。想当年,上证综指从6124点跌落后,封闭基金市场出现的大面积分红,立即对市场构成了巨大影响。南方地区某合资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当前机构市特征明显的条件下,某类机构的减仓操作往往会引发“连锁效应”,并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发生机构之间的相互‘踩踏事故’,对于股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损害部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不光如此,基金出于特殊考虑而推出大面积分红,对于那些长期持有人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根据现有规则安排,当开放式基金分红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和分红转投资这两种方式。在牛市环境下,当基金分 红转成基金份额时,基金经理们势必将刚刚分派的现金部位重新进入二级市场买入现货筹码。这种做法自然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此外,企业以避税目的而在年底进入基金市场,也会导致基金的短期规模出现异常波动。当来年此类机构客户赎回基金时,基金规模的大幅度修正,也可能对市场以及老持有人利益产生冲击。
因此,对于有着丰富客户资源和完善产品线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往往更能为那些带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投资者提供更为合理的服务,也更能在该类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上海地区一家资产管理规模非常靠前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应对最多的还是那些普通投资者;相比之下,各类机构业务还需要统筹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