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放开社会资本办医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2011-1-10
 
时有曝光的民营医院医疗事故,让民营医院口碑在最近几年中每况愈下。在被曝光的事故中,民营医疗机构似乎总是扮演着一个只愿捞钱的角色。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没有消费者愿意“试错”,这导致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难。对此,业内人士却大倒苦水,坦陈民营医疗的可怜之处。“比如我们想引进一台CT机,需要向主管部门申请指标,非常非常难。”上海某医院院长施龙飞表示,民营医院最缺的是宽松的政策。

    而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却有民营医院的利好消息。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下称58号文)。58号文在此前新医改方案的基础之上,对社会资本办医做出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导向。

    破除民营医院困局

    2009年,我国私营医疗机构数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06%,但床位数仅占床位总数的5.19%,非公立医疗机构仍然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社会氛围不佳、无法纳入医保等困难和障碍。以北京市为例,全市70%的医疗机构为民营,而进入医保定点的只占5%左右。

    另一个重负是营业税。根据原有规定,我国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照章纳税。这使得很多民营医院面临经营困境。

    对此,在2008年,我国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58号文件又提出了11项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执业环境的措施,其中,税收优惠和支持将民营医院纳入医保体系的政策无疑将最具诱惑力,势必产生新一轮的社会资本办医热潮。

    不过,放开社会资本,民营医院数量飞速增长,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或使医疗市场失控。为了避免陷入一放一收的恶性循环,58号文提出了6条措施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对其进行细致规定。

    能否缓解“看病贵”?

    社会资本获得释放、涌向医疗机构之后,能否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则是普通百姓更为关心的问题。

    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认为,随着医疗服务主体的增多,其供应能力会增强,“看病难”的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是医疗服务的总体价格不会下降。随着日后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被纳入医保体系,医保的负担无疑会日趋加重。“医保的压力大是应该的,这也能够促进政府把钱花在更多的医疗保障上。”刘国恩表示。而且,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不会按照医疗市场的实际需要来分布,新办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必定会向高端市场和大城市流动,从而对医疗资源的丰富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刘国恩对此表示:“社会资本向高端走,公立医院只保证基本的医疗需要,到更紧迫需要医疗资源的地区去,这是政府的职责。”

 

打印版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