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低碳突围 政企一起上

2011-1-17
 
“一旦国际贸易保护打出‘低碳’的旗号,企业该如何应对?”在14日举行的“2010年泉州经济发展论坛论道节能与循环经济”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的国际贸易纠纷将因为受制于碳排放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他建议本地生产型企业改造工艺流程,研发低碳创新技术,预先做好准备。

以煤为主 减排很难

然而,摆在国内诸多企业面前的是: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减少产品的能源投入?“现阶段,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林伯强介绍,2009年,美国的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只占22.8%,日本占23.4%,而我国却占了70.6%。在清洁能源规划引导下,预计10年后,我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能下降到63.9%。

“经济快速增长同样需要低价能源支持,企业之所以选择煤炭,无非是因为煤便宜。”林伯强认为,短期内,国内企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低碳贸易 绿色壁垒

“通俗点说,就是两家企业生产同一件产品的排放量不同,如一件产品产出了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另一件则产出了两个单位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贸易保护下,后者就难以参与正常的国际市场竞争。”在林伯强看来,今后在国际贸易中,一方面,发达国家很有可能通过碳关税、减少能源补贴等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还可能先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创造低碳技术和管理的制高点,然后在气候谈判中施加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借机向外输出“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进入市场产品的环保标准,制造“绿色壁垒”。

预测完发达国家可能在低碳全球化实行的做法后,林伯强得出结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发达国家显然想让低碳全球化成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机会。

企业要做 政府要帮

“在此情况下,本地生产型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只停留在改造锅炉、节约用煤的初级阶段。”林伯强认为,除了改造锅炉以外,泉州诸多制鞋、纺织企业还可以在转换工艺流程上发力。

“比方说纺织染整企业可将原本需要高温染整布料的工艺改为低温染整的工艺技术流程。”据其介绍,转换工艺流程的效果在水泥行业等重污染行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新的工艺和管理模式的注入,使得低效率的企业和高效率的企业耗能差距悬殊。”

 

他表示,事实上,泉州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清楚新工艺流程可为企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但由于耗时长,前期资金投入大,因此,不少企业不愿尝试这种做法。

“那么,企业是否可以多采取能源合同管理制度,与节能公司合作进行工艺流程改造?”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林伯强则提出政府可为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做担保的建议。“现在,国内的节能公司可谓是遍地开花,但大多数节能公司规模较小,出现融资难、信誉不足等问题,如果政府能以担保的形式扶持节能公司,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将使得国内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打印版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