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通知
法治动态
学习专区
法律顾问培训
合同管理师
招标师
法律专题培训
网络学堂
产品订购
信息化建设
企业学习宝
掌上学习宝
法律大全软件
合同审核外包
法律猎头服务
会员专区
会员指南
个人会员
企业会员
视频课件
在线咨询
求职招聘
法律法规
合同文本
法律文书
企业制度
普法题库
会员交流
网上调查
法律驿站
专家库
专家邀请函
专家名单
律师团邀请函
律师名单
合作单位
招聘求职
每周一讲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汇款方式
乘车路线
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赠与合同引发“亲情讼战”
2011-3-10
一对老夫妇退休后将一个遗弃的女婴抚养成人,女孩结婚后与丈夫合力照顾老人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可不曾想老人的一次意外走失却成为一连串矛盾的导火索。日前,这起“亲情诉讼”经过一审、二审,终于尘埃落定。
六旬夫妻收养遗弃女婴
1982年的冬季,一个才出生10来天的女婴被送到了宜兴某厂门卫李刚的身边,送来的人说,这个孩子很健康,只是父母要生个男孩所以只能不要她,请李刚善待这个孩子。李刚虽已50出头,却还未婚,犹豫再三李刚又把孩子送到了对门的张群夫妇家中。张群是宜兴某文化单位的退休职工,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孩子,但有“养子”、养女二个,“养子”张杰为亲侄子,但仍以叔侄相称,未在一起共同生活;养女张娟为亲侄女。张娟出嫁后,毕竟各有各的生活,来往也不密切。一个突然出现的女婴让他和老伴又惊又喜。惊的是,女婴似乎与他俩有缘,之前在李刚处一直啼哭不断,但自从李刚手里接过来后,便乖巧依偎在他们怀里,不再哭闹;喜的是,临近耳顺之年,结缘女婴,又可找回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因为是李刚带来的孩子,出于尊重,老夫妇为孩子在报户口时,取名李梅。
小李梅就这样一直在两个老人的庇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对他们以“爷爷奶奶”相称。转眼到了中学毕业时,成绩优异的李梅却因为学费而发愁了,张群夫妇年过七旬,收入不高,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为了不让老人为此发愁,李梅决定放弃高考,这可让张群夫妇急坏了,他们给市长写信,走亲访友筹措学费,终于在政府和大家的合力帮助下,李梅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宜兴当地一名教师。
曲折的生活让李梅学会了感恩,成家后她和丈夫将自己的新房安置在了张群夫妇家的旁边,几乎每天都到老人家来照料他们,帮他们做饭洗衣服。2007年初按照当地的风俗,老人要到“养子”张杰家过年,可就在春节后,张群突然对李梅说要把房子过户给她。对此李梅很有顾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梅对记者说:“毕竟老人还有一个养子,这么大的事情我不敢接受。可老人心意已决,说我不要房子是不想再照顾他们。”为了打消老人的疑虑,在老人再三要求下,2007年12月19日,张群夫妇与李梅夫妻二人签订《遗赠赡养协议》并办理了公证,约定将张群夫妇居住的房屋在他们去世后归李梅夫妻所有,由李梅夫妻承担二位老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
同年底,张群的老伴不幸患上了癌症,在她入院治疗后李梅夫妻全程照顾,并承担了部分医药费用。2009年8月16日,在张群夫妇的坚持下,张群的房屋变更登记为李梅夫妻共同共有。
意外走失引发房产诉讼
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平静的度过,不料张群的一次意外走失却成为一连串不幸的开始。
2009年冬天,李梅在家接了一个电话后发现张群忽然走失了,张群的老伴告诉李梅,张群去找她了,可自己就在家中,他又去哪里找啊?李梅夫妻发疯似得出去寻找,朋友、邻居也帮着找,找了整整一夜,没有结果。后来他们又到处贴小广告、登报启事等等,均一无所获。
张群意外走失激怒了他在乡下的“养子”张杰、养女张娟以及张杰的儿子张俊等人,一天,他们带人来到李梅家“要个说法”,双方为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庭审时,李梅操着乡音的邻居来作证,他们均证实当天李梅遭到了殴打,但张俊却予以否认,他说他们只是来论理的。
2009年12月28日,张娟、张杰和张俊与李梅夫妻在宜兴一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附条件赠与合同》,约定原本过户给李梅的房屋由李梅夫妻赠与张俊,并由张俊、张娟、张杰承担二位老人的生养死葬义务。赠与合同签订后,张杰等人将重病的张群妻子接回乡下居住。2010年1月3日,张群的尸体在宜兴郊外的湖边被发现,警方勘验的结果为走失后误入湖中冻死。五天后,张群的老伴也因病去世。
不久,备感委屈的李梅夫妻通过律师发函给张俊要求撤销《附条件赠与合同》,2010年5月,张俊以李梅夫妻不履行《附条件赠与合同》,不办理过户为由将其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原告张俊简短地陈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他们拿出了不久前与李梅在律师的见证下签订的《附条件赠与合同》,诉请法庭将原本过户给李梅的房屋过户给原告张俊,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告李梅却怀着深厚的情感陈述了她和张群夫妇生活在一起20年的点点滴滴,以及涉及该套房产两份协议的前因后果,她认为,有关房产的问题,她多次被张杰一家胁迫与殴打,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所谓《附条件赠与合同》也是在张杰一家胁迫恐吓之下签订的,并存在重大误解,应予撤销,她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交锋激烈,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多家当地媒体记者与附近群众赶来旁听。原告方大部分辩论都围绕双方签订的《附条件赠与合同》展开,强调自己才是房屋权利的真正享有人,而被告方则带来了多名证人,证明《附条件赠与合同》是在原告方胁迫之下签订的。
重大误解合同被判无效
宜兴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认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收养人收养他人为孙子女,确已形成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的关系的,应予承认。解决收养纠纷或有关权益纠纷时,可依照《婚姻法》关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有关规定,合情合理地处理。张杰成年后“立嗣”、“过继”给张群夫妇为“子”,但没有形成抚养关系,不存在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张娟为张群夫妇收养的子女,并为亲友、群众所公认,李梅为亲友、群众所公认的张群收养的孙子女,张娟与李梅二人均可依照《婚姻法》规定,确定为与张群夫妇有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其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即张娟与李梅二人对张群夫妇都负有法定赡养义务,应当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张俊和李梅夫妻等人签订的赠与合同,诉争房屋由李梅夫妻赠与张俊后,李梅将不再承担张群夫妇的生养死葬的义务。但此时张群已经走失,其妻则重病在身,其未在协议上签名,表明当时其已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不能表明二位老人确实同意张俊与李梅之间签订的赡养协议,因此李梅的赡养义务不能因此而免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合同法》也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以李梅当时签订赠与合同的目的分析,其真实意思应是希望通过赠与诉争房屋而免除自己的义务,因此李梅认为存在重大误解的主张,应当成立,其要求撤销赠与合同,应予支持。
《合同法》还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撤销。李梅夫妻作为赠与人,其与受赠人张俊之间设立的赠与合同,并不具备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因此,李梅在诉争房屋产权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即张俊在收到撤销赠与通知时,赠与合同已经撤销,张俊要求李梅履行赠与合同,将诉争房屋的产权转移到自己名下的主张,于法无据。综上,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张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原告提起上诉。二审期间,经无锡中院调解,双方摒弃前嫌,于今年11月11日达成和解协议。
李梅说,终于可以过上平静的日子了。她相信,若爷爷奶奶地下有知,也一定希望他们一大家子和和睦睦相处,开开心心生活
【
打印版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合作媒体
-
经理信箱
-
英才招聘
-
投诉建议
-
网站地图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
备案序号:京ICP备07502896号
中共中央编制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域名注册证号:164890560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