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文章内容  

“两率”齐降 房地产业的一场及时雨

2008-10-27
 
央行率先出手“救市”,房地产上市公司闻风而动。

16日,在上证指数下跌4.47%的情况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一上涨,其中国兴地产、绿景地产以涨停报收。

在今年7月份,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声音不断扩大:中央提出要“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第5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防止资产价格波动过大”;银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提出,“要满足正常合理的房地产信贷需求,科学地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在经过两个月的“发酵”之后,这些声音终于演化为政策——“两率”齐降。尽管这些政策并非是为房地产而发,但其对实现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7%以上的按揭利率已高到百姓难以承受的程度,所以,降低贷款利率有助于阻止房地产市场的继续下滑。

房地产拖累整个经济滑坡?

“从目前来看,‘两率’下调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不会很大,但至少不会是利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林江表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8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但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1月-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8430亿元,增长29.1%,增幅继续回落。1月-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9%;1月-6月为33.5%。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中国钢铁和建筑材料等过热领域投资的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同时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占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权重的房地产行业,仍继续快速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跌至29.1%,较1-7月份30.9%的增速明显下降。

“到10月以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从而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预测。

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表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在三季度可能见顶,受此拖累,四季度投资增速走势不免令人担忧,房地产相关行业(包括钢铁、建材等)受其影响,增速也有下滑的隐患。

上周五公布的工业增加值仅为12.8%,为6年来新低,这似乎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

“现在看来,通胀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成为今后政策调控的主方向。”林江强调。

今年以来,央行坚决地贯彻了从紧货币政策。在6月份进行了今年的第5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央行今年这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估计约人民币1.3万亿元的银行资金。

一家房地产业分析师的说法在业界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在房地产市场逐步调整过程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会随市场调整下滑;受市场继续调整影响,开发商会调整开发计划,也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由于房地产项目存在开发周期,可能2008年的投资增速反映的是2007年房地产市场状况,因此,短期内房地产销售状况对投资的影响只是微弱的。但2009年房地产投资情况可能下降更多,增速下降的趋势也将延续到市场成交量出现转机之后。

政策出手有多大助益

市场对于降息的消息总体感到“振奋”,但是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降息虽具备积极性的信号作用,但恐怕还难以撼动楼市低迷的预期。

“‘两率’齐降,更多的是央行向市场释放的一个信号,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林江强调。

此次下调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并不是针对眼下的楼市。央行在宣布降息的通告中明确表示,目的是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当然,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刺激楼市需求,主要是增强消费者贷款购房的意愿,有助于激活交易。但购房者对降息“买不买账”还是未知数。

记者一位早有购房计划的朋友在听闻贷款利率下调之后,仍坚定地持观望态度。

在今年7月份,银监会召开的2008年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要满足正常合理的房地产信贷需求,科学地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是自从去年下半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至今,首次出自监管层有关改善房地产信贷需求的表态。

而在资本市场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已经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从今年5月份以来,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悄然开闸。保利地产、新湖中宝、万科、北辰实业分别发行43亿元、14亿元、59亿元、17亿元公司债的申请相继获得证监会的审批,卧龙地产12亿元定向增发也获批。而今年前5个月,仅有金地集团12亿元的公司债获批。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也牵动着地方政府。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刺激楼市回暖的优惠政策。比如,9月4日,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了土地、公积金、税收、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市民购买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财政补贴。此外,出台房地产新政的还有沈阳、河南、厦门、长沙、成都等地。

据悉,西安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强调,“两率”齐降并非直接针对房地产市场,但这项政策的推出对于引领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肯定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利用适当的政策调控,把房地产市场带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也是落实“一保一控”的具体做法。

“我个人判断,从国内外经济环境综合分析,现在已经进入了降息通道。”林江表示。他认为,在这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房地产市场对政策做出何种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从保持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未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某些行业的扶持力度、取消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限制政策,甚至放松货币政策都是存在可能的。

顾云昌:央行“双率”下调是楼市趋于平稳信号

在欧美各国央行为求解本国经济难题“各显神通”后,央行终于也出手了。9月16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与房贷者关系最为密切的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至7.74%。这是2004年10月29日,中国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央行首次出台的降息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的货币政策组合拳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股市、房市又会如何反应呢?

搜房网独家连线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顾云昌认为此次“双率”下调将对目前大起大落的房地产市场起到稳定作用,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并不会立竿见影,会有一定的滞后期。

"双率"下调是楼市趋于平稳信号“此次央行下调双率主要是针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状况而做出的决策,并不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举措。”顾云昌表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今天,中国经济也不免会受到影响。央行此举无疑是希望能够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当然也是积极的。

在房价大起大落的房地产市场状态下,央行“双率”的下调将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额度,同时更减少了房屋的购买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将是必然。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各界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想要马上改变,并不现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双率”下调正是楼市趋于稳定的信号。

继续下调可能性很大在谈及央行是否会继续下调“双率”时,顾云昌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目前来说还是要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观望,如果市场情况不理想,继续下调的可能性非常大。

易宪容:"两率"下调非政府救市 开发商仍需自救

如果在若干年后回顾2008年的中国楼市,“低迷”将是其不二代言词。如何越过“寒冬”迎来“暖春”,是各个开发商无时不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对外宣布了两项货币政策的调整措施,一是决定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二是决定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央行“两率”的下调对房地产企业会否产生影响,又是不是会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此,搜房网记者特地联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先生。

易宪容认为,这次“两率”的调整不是普遍的下调,而是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下调,比如,只下降贷款利率,而不下调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短期的下调幅度大,而长期的下调幅度小;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只下调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不下调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政府为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信贷原则。这样,既能够使当前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的经济问题得以化解,比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两率”下降对其都是一个好消息。一是可能进入中小企业的资金增加,二是进入中小企业资金的成本降低。

所以,这对中小企业融资是个好消息,但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小,几乎没有。这当然也不是政府的一种“救市”行为。

既然政府不救,开发商唯有自救。如何自救,易宪容说,就是要把房价降下来,把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慢慢挤干,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任由一贯的做法,中国会出现比美国更大的经济危机。

赵晓:政策周期到底 "双率"下调标志降息周期来临

央行15日称,自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首次下调。这样重磅级的调整,对房地产业有如何的影响呢?下面是搜房网对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赵晓独家采访。

赵晓表示,本次“双率”下调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事件,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已经步入全力保持经济增长的阶段,也是中国经济走出紧缩阴影的一个标志。尽管本次的下调“有所保留”,但是对于长时间内笼罩在阴霾当中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此次下调“双率”对房地产的信心将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赵晓博士也认为降息的周期已经来临,这次的政策调整只是降息周期的开端。

本次下调“双率”也是政府救市的开始。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坏消息源源不断,这也导致了房地产行业严重的信心危机。中国的房地产不是没戏了,而是没信心。新的调控政策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这次调整是有保留的,但是最终有意义的救市还是要从货币政策入手。赵晓认为政策的周期已经到底,观望的气氛可能仍然会保持一段时间。“到了明年年中,经济过热消失了,物价上涨消失了,房地产市场将会重拾信心。”以上是赵晓博士的乐观估计,最后他补充,最晚2-3年内,房地产市场将会走出观望。

曹建海:政策大环境未变 "双率"下调对楼市毫无意义

央行15日称,自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首次下调。这样重磅级的调整,对房地产业有如何的影响呢?下面是搜房网对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院主任曹建海的独家采访。

首先曹建海认为本次“双率”下调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甚微,其意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仍然在于房子的本身价格大大超出了其价值,当房屋不是物有所值的时候,房企的销售条件不会有任何变化。

本次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针对中小金融机构,大的商业银行没有调整,政策受益者主要是广大工商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不是房地产企业。要说对房地产有影响的只是那些在近期已经有明确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而这些在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从政策的细则可以看出目前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变,只是有些地方有灵活的微调。这也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已不再是粗线条的调控,而是带有粗中有细的特点。

曹建海表示,本次“双率”下调绝不可能是接下来一系列政策松动的开始,也不能认为是降息周期来临的标志,现在有限的松动也是有其特殊条件的。前段时间外汇储备的下降给这次货币政策的松动创造了条件。而现实的情况是,土地贷款仍然收紧,大的政策方向没有丝毫变动,开发商的资金链仍然非常紧张。

陈顺:央行下调“双率” 无疑是一种“向好”

央行15日称,自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首次下调。这样重磅级的调整,对房地产业有如何的影响呢?下面是搜房网对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的独家采访。

“缺钱,缺钱,还是缺钱……”在大环境低迷的房地产业,我们今天所能听到的、看到的只有“缺钱”两个字。作为同行的中体奥林匹克花园总裁陈顺也有同感。但他认为虽然房地产业目前面临“寒冬”,但还没到非要政府出面“救市”的地步。在谈到央行今日下调“双率”的问题时,陈顺说:“这次下调‘双率’对于房市、股市无疑是向好的,但影响并不算大。纵观国际形势,相信未来的政策还会有所松动。”

前阵子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房地产救市”问题,陈顺也有自己的看法。许多专家、媒体都认为,这次央行下调“双率”是政府出面“救市”的开始。但陈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房地产企业不像浙江、广州一代的中小型企业那么‘脆弱’,至少北京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倒闭’事件。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没到非要政府出面‘救市’的程度。政府不会单纯为房地产而‘救市’的。”

章惠生:下调"双率"意不在楼市 政府不可能救市

9月16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与房贷者关系最为密切的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至7.74%。这是2004年10月29日,中国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央行首次出台的降息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的货币政策组合拳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下调“双率”于楼市无大影响政府不可能现在救市“本次央行贷款利率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中小制造企业,对于房地产企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全国高管委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章惠生表示,在今年的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这份文件被视为是政府决心以金融力量干预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信号。在国家通过金融手段控制楼市的时候,肯定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又发布松动楼市的信号,所以说央行这次首度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确实是与房地产业的救市没有关系,这样的金融政策同样也不能视为政府救市的开始。

房企资金链岌岌可危章惠生表示,前有万科的上海杭州的降价表率,又有之后的恒大、世茂、大华等大企业纷纷跟风,降价是为了资金的快速回收,房企现在的资金情况在这些大企业的楼市表现中可见一斑。金融政策的紧绷,对于那些之前买地成风的房企来讲,已经使他们今年的资金情况已经达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楼市理性回归政府没必要救市虽然开发商资金频频“告急”,是否需要政府的参与“救市”?章惠生主任对此问题表示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中国楼市在经历了过往两年多时间(尤其是07年)的疯狂上涨,必然达到了一个上涨的极点,然后在政府的政策调控下进入下降轨道,这是一个房价理性回归的开始,政府没有必要去干预理性回归的进程。

 

打印版

北京时代华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联系电话: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询电话: 18910811683【法律咨询】 13001218281【企业培训咨询】传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光耀东方N座608 邮编: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