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心企业控制权会转移,股权融资对于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主来说,是一场痛苦的思想斗争。
股权融资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家的一大心结。记者17日从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创新企业投融资辅导会议上了解到,近期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多选择挤债务融资这座独木桥,却不倾向于走股权融资这条相对宽松的路。
11月,在金融海啸加速影响实体经济之际,相关政府部门推动深圳市创新企业投融资联合会、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中国产权平台控股公司等机构进行了一次福田区中小企业资金状况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覆盖了福田区的几百家企业,并对30多家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座谈。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中约有70%对股权融资有所认知,约30%企业主表示不了解股权融资渠道,样本中熟悉股权融资具体操作方式的甚少,有6%的企业已经出现资金紧张。
一家能源公司的企业代表在福田区中小创新企业投融资辅导会议上表示,自己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达到8000万元,在向银行提供了各种证明单据之后,银行仍然要求固定资产抵押才予以贷款,而按要求提供了固定资产抵押之后,真正拿到手上的贷款仅有120万元。
“希望政府和各位专家能为我们的贷款融资指明一条出路。”该企业代表说。
“现在的贷款融资,我个人认为是叫的多、喊的多,实际落地的少。虽然金融机构都在想办法,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贷款的抵押物包括房地产都在下跌,抵押物正在贬值。现在最重要的是拓展融资方式。”参与了调研的深圳市创新企业投融资联合会会长王守仁表示。
IPO进程放缓也打乱了深圳一些中小企业实现规模跨越的计划,使得增加融资渠道更加迫切。
一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参会代表吴小姐表示:“由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暴跌,IPO进程在国内外都放缓了,能不能顺利在计划期间实现融资上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股权融资遭遇意识门槛
王守仁在讲述此次调研时总结说,大多数企业家只熟悉银行贷款,但是现在却并不具备向银行贷款的条件,于是出现贷款困难。有些处在成长当中的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但是企业家们对股权融资这个渠道并不熟悉。“我曾经找过好几家老板,他们都问什么叫股权融资?找谁?怎么找?”
中小企业家对于引进投资者的顾虑也比较多。“一是十分担心自己的股权被稀释,二是引进投资者怕公司财务秘密被人知道,因为很多民营企业都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在引进外国投资的时候,中小民营企业的思想也是非常矛盾的。”
“对于很多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创业家来说,股权融资不仅仅是引进资金问题,更重要是一场痛苦的思想斗争。不融资吧,企业上不起来;融资吧,进来以后人家要占有你的股权,你要对人家承担责任。”
深圳财纳易投资顾问公司副总经理郭岗表示,股权投资是很多民营企业在不得已的条件下进行的选择,对于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在融资选择上比较自由的时候,不会太主张进行股权融资。当然,如果有好的项目,企业又确实遭遇资金瓶颈,也会考虑股权融资。这要看企业对资金急迫性到了哪个程度。
据了解,股权融资是海外很多国家中小企业的一条通用融资途径。比如在美国的模式是由政府出资2/3、民间出资1/3共同组建一个投资公司,由共同挑选的民间投资经理团队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如投资失败,则双方的资金都打水漂;如投资成功,政府资金则在5至7年后退出,回收本金及相当于同期的银行利息。
投融资双方需要包容心态
“很多企业家过于关心投资方拿走多少股份,这种心态并不正确。”
创东方投资董事长肖水龙表示,股权投资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是拿走股权等待收获,还包括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帮助企业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方便企业在各个阶段得到持续融资。投资方还可能帮助产品建立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下家,联系商家。最后,股权融资能帮助有能力的企业改制上市,上市后带来财富效应。
王守仁表示:“不是投资方拿企业多少股份,是企业以资产作价,投资者以现金增资扩股。就好像你老婆嫁给你,不是你拿走了,是你多了一个老婆,她要给你生孩子。希望咱们民营企业家转变这个观念。话说回来,他不是挣你的钱,实际上是大家一块把企业做大以后,将来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大家都获益。”
他表示,金融危机下,创业企业融资尤其要树立正确的融资理念,“心态要开放,与投资者真诚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个人的财富价值观念应该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