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野村证券称应控制房地产泡沫膨胀

2009-10-22
 
 中国资产市场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天量信贷、充裕的流动性、低利率和高涨的乐观情绪

“中国目前低利率、高财政赤字的宽松经济环境下,房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野村证券亚洲(除日本外)经济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Tomo Kinoshita)认为,中国政府难以找到适度合理的政策手段,以控制房价进一步上涨。

  10月20日,野村证券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木下智夫指出,中国或将可以考虑出台政策的组合拳,从而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进一步膨胀。

  “但是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政府非常愿意看到资产价格上涨,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经济增速。”木下智夫说,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的主因就是房价高企,但是直到泡沫破裂,政府都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控制房价上涨。中国资产市场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天量信贷、充裕的流动性、低利率和高涨的乐观情绪。

  木下智夫指出,中国的消费者不像20年前的日本消费者那样背负高额贷款,因此,日式资产泡沫还未在中国蓬勃壮大。但是中国企业的借贷意愿却非常强烈,他们将借来的钱通过银行筹资、商业票据或公司债券市场等渠道注入资本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

  “当杠杆率提升时,资产价格就发生膨胀。”木下智夫称,当资产泡沫推高企业利润时(这是企业通过互相投资而非主营业务赚取利润),使公司账面的盈利比其核心业务的营业利润高出数倍,“这就刺激了他们更疯狂地追求资产升值,进一步吹大资产价格的泡沫。”

  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以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木下智夫建议,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膨胀。中国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包含针对资产价格的内容。同时,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识别、判断贷款的风险,避免天量信贷造成不良贷款的隐忧。

  此外,木下智夫还认为,利率市场的去监管化一定要逐步进行,以时间换取充足的空间,使银行能够调整战略,从而避免为了争夺客户、市场份额而释放高风险的贷款。

  “中国央行应逐步让人民币升值,避免一步到位。”木下智夫称,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左右比较合理。■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