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央行筹划全国贷款转让市场

2009-10-22
 
针对国内贷款转让业务快速增长的现状,央行意图通过建立全国性贷款转让平台加强对贷款转让的监管

  9月财务公司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迅速增加,加大了市场对财务公司承接银行贷款转让的猜测。与此同时,央行也意图通过建立全国性贷款转让平台加强对贷款转让的监管力度。

  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针对国内贷款转让业务快速增长的现状,央行有意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全国性贷款转让市场,以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

  “9月末,央行和几家银行开了个会,想建立一个平台,可能会放在外汇交易中心下面来做,应该会借鉴银行间债券交易系统来设计。”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的贷款转让市场,一方面缺少统一的平台来管理,导致交易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市场内主要以银行为主,缺乏机构投资者,风险还在银行系统内。加之合同文本、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限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现在这块市场暂时还起不来,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是存贷款息差,所以转让贷款的需求有限,资产转让并不多。” 一位银监会内部人士表示,相较于每年新增贷款的总量,贷款转让的数量还是比较小的。

  国内贷款转让始于1998年,2002年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正式开展。七年的时间内,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保守估计,2008年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额达8000亿元左右。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为4.91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要建立全国性贷款转让市场还面临一些技术性问题。如银行为了防止客户流失,会要求交易主体增加保密义务,但同时推高了交易成本;另外,各家银行还面临着内外部对贷款评级标准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相较贷款转让市场刚起步时,现在参与其中的机构类型已相对多元化。2007年,在长三角地区,财务公司在贷款转让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4%,仅次于股份制银行(46%)排在第二。

  9月,财务公司新增贷款约870亿元,占当月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的近17%,环比增长642亿元,成为仅次于四大行的贷款投放主体。市场人士猜测,委托贷款增加和承接银行贷款转让或是主因。

  今年,在经历了上半年贷款超高速增长之后,盘活贷款存量均成为各银行下半年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既是化解前期贷款集中暗藏风险的需要,也是腾挪贷款空间的必要准备。

  10月20日发布的民生银行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同时,加大对贷款结构的调整。截至9月末,该行贷款总额为8935.43亿元,较6月末的9039.34亿元下降明显。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按债权人完全转移与否来分,贷款转让通常分为买断型和回购型两种模式。其中买断型模式是指通过协议转让,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借款人转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回购型模式是指转让双方协议转让信贷资产的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债权人不发生转移。

  另外,为应对信贷规模调控,近年来出现了其他变异的回购型交易方式,如双买断、买断+转出方还款责任担保+转出方赎回期权等(此类交易方式是不在转出方表内反映的回购交易)。■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