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失业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吗?

2009-10-22
 

汪涛:局部冲突难以完全避免,大规模骚乱不会出现

  【背景】农民工失业潮涌来,河南、四川、安徽各省着力稳定就业。
  自东莞企业界、村镇出租屋及劳动力中介机构所获信息显示,目前,已有约四成外来务工者提前返乡。根据东莞市政府官方网站的信息,东莞现有外来工约700万人,以此框算,目前有250万至300万外来工已离开东莞。
  1月10日,重庆“两会”传出信息,为缓解国际“金融海啸”给重庆带来的就业压力,今年,重庆财政将直接投入6亿元用于稳定就业岗位。此外,重庆还通过下调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23亿元,让企业少裁员。
  民建河南省委提交一项提案,对促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议。提案认为,研究制定扩大就业新政策,关系农民增收,更关系社会稳定。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政协委员也纷纷表示关注,提出政策建议。
  在本轮经济下滑中,预计将有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其中,大部分为出口和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规模的失业会如政府担心的那样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吗?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失业可能造成局部性社会冲突,但鉴于农民工仍可返乡,政府也有财力应对,中国不会因失业发生威胁整个社会稳定的大规模骚乱。
  她分析说,保持社会稳定是中国政府的“硬任务”,也是其保持8%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经济下滑可能的深度,即使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以上,到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低谷时,失业人数仍可能超过1500万,这大概是非农就业人数的3.5%。在劳动力密集的出口和建筑行业,形势将更不容乐观。
  汪涛表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幅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失业大军中的大多数将是农民工,他们不被任何正式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并经常被欠薪,有时多达一年。农民工几乎没有什么正规的渠道来投诉并得到补偿,因而,局部性的社会冲突可能难以完全避免。
  然而,汪涛并不认为中国会发生威胁到整个社会稳定和投资者信心的大规模骚乱。眼下失业的规模尽管可能很大,但在中国并非前所未有。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可以回到农村靠自家的土地生存。此外,政府有财力,并正在、还将采取措施减轻失业带来的影响、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
  她回顾了上次失业高峰时的情况。1997年至2002年,约有3500万城市工人下岗,其中,大约有2800万是国有企业职工。当时,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繁荣消退之后,正经历着痛苦的国有企业重组,却正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和后来网络科技泡沫破裂,导致中国出口增长大幅放缓。当时,绝大多数下岗工人并没有被计入失业,他们或者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或者提前退休。加上下岗职工,估计实际的失业率在本世纪初甚至高于10%。这一期间,由于其他工作机会减少,共有20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尽管2009年失业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逼近1998年,但二者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本轮失业主要是周期性的,并没有大量国有企业需要重组。而农民工,作为本轮可能失业的最大群体,与十年前的国企下岗工人相比,组织分散,并且大多数都自家拥有土地作为生活保障。即使很多农民工不知道如何耕作、无法有效融入农业,但至少在短期内仍可由其家人供养。
  汪涛预计,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帮助稳定就业,减少失业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相比十年前,目前政府的财政状况要好很多,可以为失业人口提供救济、帮助支付拖欠工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以及向贫困人口提供补助。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将帮助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
  但她也承认,一个可能的风险是,因为农民工在政治上相对弱势,地方政府可能不会像担心国企下岗职工那样担心农民工的失业问题。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向失业人口提供救济、清偿拖欠工资的努力可能会打折扣。此外,大多数的失业来自中小企业,如果只注重GDP的增长、着重于促进大产业大企业的发展,那么,将可能无法创造出足够的再就业机会。■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