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论财务杠杆与企业财务风险

2010-3-18
 


1.1.1息税前利润率
(1)资本结构不变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变动下的杠杆效益。
    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资金利息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增加,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减少,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损失。
(2)息税前利润率不变情况下负债比重变动的杠杆效益。
  在息税前利润一定情况下,如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则提高负债比重,会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反之,如息税前利润小于债务资金利润率,则提高负债比重,会引起资本利润率的大幅度降低。
  可见负债比重提高对资本利润率提高的作用,以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为前提。这种由于债务资金利息存在使资本利润率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率变动幅度,和负债比重变动对资本利润率加速变动的现象,叫做“财务杠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企业可以在不改变生产方法、销售条件等情况下,采用适度负债经营的方法,提高资本利润率,从而实现财务杠杆效益。
1.2.2负债的利息率
    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1.2.3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各种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
  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2.1企业偿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公式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2.2企业筹资风险
  债券的持有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杠杆是一种税后效用,因为无论是债务资本产生的收益还是权益资本产生的收益都要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务杠杆效用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财务杠杆效用=负债额×(债务资本利润率-负债利率)×(l-所得税税率)
  在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即在一定的负债规模和税率水平下,负债资本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就越大;该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零;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负。所以,财务杠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效用,企业能否获益于财务杠杆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决于债务资本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对比关系。
2.3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

2.3.1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
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
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合同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量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进行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发展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单位,不符合贷款条件。
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
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制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公司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
2.3.2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
  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从而产生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4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2.4.1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

2.4.2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
2.5企业负债中的财务杠杆效用
  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资本结构的变动确实引起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的变动,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综合资金成本率由下降转向上升的转折点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将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筹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应该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大,提高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重,对股东权益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很大。
  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带来股东权益收益率提高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借款利息率之下,这样会使股东权益收益率降低,从而加重企业的财务危机。在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借入资金的规模和比重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此时,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就可以达到提高股东权益收益率的目的。而在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权益收益率就越低。
3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3.1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应该判断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应该进行负债经营,就应随之确定负债的额度和比例。另一方面,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考虑负债期限的安排是否恰当,选择合理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针对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利息额的变动进而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规避筹资风险。
3.1.1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看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
    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3.1.2从企业的财务角度看
  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3.2运用财务杠杆降低负债比率
3.2.1确定适度的负债比例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随之一是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所以财务杠杆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适度负债;调整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降低风险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
    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
  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3.2.2确定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耗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向银行借款、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向资金市场抗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
  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
  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稳妥地使用商业信用、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背书转让; 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三角债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再好的办法,对信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
  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借贷资金。引进外资时,则需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控制较严,但社会拆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盲目,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结论:
  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