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企业融资不能靠“方言”沟通

2010-12-24
 

本月21日,“融资昆明第二届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对接会”举办。作为本次对接会的嘉宾之一,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蒋冠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在于资金缺乏,而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渠道不通畅,这种不通畅既包括双方信任、风险收益不对称以及信息缺失等问题,也包括企业和金融机构交流不顺畅的原因,企业向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时往往只说自己企业“方言”,不去表述金融机构想知道的专业信息,这就会导致了融资失败。

昆明日报: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会这么困难?

蒋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更需要金融支持来维持生存和再发展,但是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往往更愿意把金融资源配置给大中型企业,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得到的金融支持和他们的经济和就业贡献度相比不成比例。从风险规避和规模效应方面来说,金融机构的选择有其内在的逻辑,因为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的时间。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昆明日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融资难仍然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您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哪里?

蒋冠:目前,中国已经从资本短缺进入资本富裕时代。从资本供给和需求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应当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大量资本被闲置,另一方面是大量中小企业望眼欲穿等待资本入注。虽然社会不差钱,而且很多优质中小企业还得到各路资金渠道的追捧,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苦苦等待并难以突破融资瓶颈的局面依然还在继续。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觉得还是融资渠道的问题,而这又与中小企业成长逻辑中的关键点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背后,必定是关键的成长逻辑的缺失。为什么我们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注资?主要还是看到了风险收益比的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就来自中小企业成长逻辑的缺失。中小企业成长逻辑包括行业定位及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及执行框架、公司治理及管理提升、产业经营及价值链管理、资本运营及融资促进、财务管理及风险防范、开放总结及趋势把握等多个方面。企业成长逻辑的每一方面,对应的反面就是发展瓶颈。融资难的中小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这些发展瓶颈。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实现融资,应该首先从企业自身出发,完善企业成长逻辑,这包括找准行业和市场定位,建立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等方面。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定位准确、管理完善、财务清晰、未来发展规划合理的中小企业提出融资要求的时候,我们的金融机构在技术操作层面是不可能拒绝的。中小企业练好这些内功,就是在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风险。

另一方面,好的金融生态会促进融资供给和融资需求之间的高效率匹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家群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也正在着力配合和共同促进以改善融资环境。

昆明日报:中小企业家如何向金融机构提出要求,才能顺利实现融资?

蒋冠:首先,融资是信用(信任)的赋予,而信任很难打折的。只有得到对方百分百的信任,别人才有可能给你投钱。信任来自哪里?就是来自你企业自身的建设。

我们知道,金融机构运行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当你在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要求时,需要让对方看到企业的升值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尽量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这就涉及到融资的沟通技巧问题了。融资的过程其实就是商业语言的准确表达、沟通和合作。即使再好的项目和企业,也不能只靠方言去沟通。

昆明日报:很多中小企业刚刚起步,它的成长逻辑尚未形成或者还不成熟,它们怎样实现融资?

蒋冠:很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或者是发展前景有限的企业其实也可以实现融资,至少是可以小规模融资,或者先从第一步开始。融资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过程,需要务实、谨慎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中小企业融资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现状相联。不是融的资越多越好,这就好比一个饥饿的人不能吃太多是一个道理。自然界循序渐进的道理,适合于多数企业过去或未来的成长经历。 实习记者白义俊报道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