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漯河市构建“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2011-1-4
 
     “我们现在不出村就能找到律师,真是太方便了。”日前,记者在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采访时,一位村民高兴地指着村委的法律援助宣传牌说。目前,漯河市每个村都实现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群众在半小时内就能到达法援中心,接受法律援助,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对法律的需求。

    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被列为省十项民生工程以来,漯河市司法局按照省司法厅的统一部署,积极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为实现“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漯河市司法局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目前,在市直和驻漯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100多个,与市直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职工、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青少年等工作站11个,成立县级工作站40个,乡镇(社区)工作站56个,在律师事务所和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置法律援助受理点67个,依托民调组织在全市1234个行政村设立工作联络员,形成了一个以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骨干、以村法律援助联系点为补充,基本覆盖全市农村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群众从家里到各乡镇法律援助站或部门法律援助站申请(初审),时间不超过30分钟;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时间不超过30分钟。市直各单位及驻漯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共接受广大群众申请法律援助780多件,占总受理案件数47.4%。

    “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申请也不再设置门槛,会有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服务。今后,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众的法律援助,特别是加大对劳动者追讨欠薪、工伤治疗费等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援助的力度,为保障民生、凝聚民心、促进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