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梦想照亮未来

2011-1-10
 

打开江西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的网站,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郑伟说的几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国家是天,有天才有阳光雨露;消费者是地,扎根深厚才能基业长青。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取向。人以事业为本,企业以员工为本。一切以人为本,才能立足根本。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培育员工,成就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进退,共成长,企业就会有不尽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话虽简练,却造就了其从成立到现在“不朽的神话”。

从2004年至2009年这5年的短暂时间,公司年产销量从60万箱增长到105万箱,年实现税利从26.9亿元增长到53亿元,企业资产由19亿元增长至34亿元,从一个起跑线上的“后来者”追赶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一个成功的企业,它的发展乃至辉煌,并不是偶然,必定是经过了无数次摸索和探寻,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找准思路 助推企业大发展战略

2004年之前,江西卷烟工业分布较散,未能发挥出卷烟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004年,乘行业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之机,江西中烟工业公司挂牌成立,为江西省烟草工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重要突破口。

但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量少点多、地产地销的传统发展模式制约着前进的步伐,处在了发展的慢车道上。为此,加快省内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显得迫在眉睫。公司党组通过调研并结合江西烟草实际,制定出省内卷烟厂联合重组实施方案和目标,为全省卷烟工业的重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7年12月28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骨干企业合并重组为一个企业法人实体,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构建二级母子公司体制,标志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公司成立以来,在国家局党组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做精做优、保持特色、缩小差距、增强实力”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联合重组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江西中烟工业公司被省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四届(2006-2007年度)省直文明单位,荣获江西省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的“2007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等。

2008年,公司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称号,被江西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工业企业‘四率’先进企业”称号,被江西省慈善总会授予“江西十大慈善单位”和“四川‘5·12’地震抗震救灾捐赠先进单位”称号等。

2009年,公司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和“江西工业优强企业”称号,被中国烟草总公司授予“2009年度全国卷烟销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

连续几年的成绩单,不仅是简单的几行字,更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智慧和勤奋的结晶。这一个个傲人的成绩,和江西中烟合理的企业规划和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不断创新 是发展的“硬”道理

党组书记、总经理郑伟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企业离破产永远只有半步之遥,面对寒冬,必须去做寒冬里的泳将。2009年初,他们组建了省外四大重点销区经理部,进一步创新重点市场扁平化营销管理模式,实施人员配置倾斜、车辆配备到位、资源保障优先、绩效考核强化、精耕细作终端等有效措施,全力开拓省外重点市场。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结构提升难度加大,省外市场开拓压力也在增大。

超越者自有超越的“秘密”,任何企业的飞速扩张都需要一定的资本力量去支撑与加油,但仅有这些显然不够。公司的超越有何高明之处呢?

2009年以来,公司狠抓严格费用预算和内管制度,规范流程,规范权限,强化检查督导,进一步规范宣传促销管理,上半年营销中心各项预算费用按时间进度节省770余万元。

在管理创新方面,所属南昌厂发明了自己的“链条哲理”。南烟人认为,企业管理实际上是在锻造一根链条,环环相扣。比如企业各部门、各工序、各环节的衔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成一整体。

一方面,做管理的链条不在于哪些环节做得特别扎实、特别强壮或特别粗大,而在于做好做牢每一环。

另一方面,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子环,抓管理要学会找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主攻哪个环节,不断地促进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所以,基于“链条哲理”,管理1年上一个台阶:仅成本管理一项就连续3年每年下降1000多万元。在企业竞争中,逆势赶超,令人赞道。

进取者谋变求新,寻机问策,以巩固既得成果坚守位次,以提升科学管理谋求发展,以创新变革方式寻机超越,突破制约瓶颈,赶超既定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6S目视化管理要求,细化了车间物品摆放、辅料配送等17项基础管理标准,并全部不打折扣地落实到班组和现场,把车间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针对其工艺要求,实施了专门的质量控制计划,认真梳理、完善从投料到成品出库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抓住质量关键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全程可控性。

此外,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产品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保证了产品设计风格和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公司在管理中创新、在突破中发展,铆足干劲,完美出击“弯道超越”。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公司核心企业——南烟公司就是人才培养的典范基地。

初创期,为普及文化知识,南烟开办了夜校。工人们勤奋学习,涌现出一批技术突击手、劳动模范,创造了一个个生产纪录,实现了一个个技术革新。在那些发黄的照片中,有些人不能忘记:1956年,王英秀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轻工业部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68年,戚金雅作为南烟优秀工人代表……南烟的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20世纪90年代,南烟对管理、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人才培育工作要立足于南烟现有干部职工队伍现状,通过多级培训,建立‘内育外引’的用人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这是当时南烟领导班子达成的共识。于是,南烟加大培训力度,聘请知名学者到企业讲课,举办营销、计算机、财会、机电知识与技能等培训班,鼓励职工自学、外出参加培训……

如何才能有效激发人的潜能呢?他们提出了“梯子理论”,即为每位职工提供两根支杆:一根是企业成功的支杆,一根是个人成功的支杆,而个人需要在两杆之间架设横杠。同时,推出“马经”,即“相马、育马、赛马”。“相马”在于知人善任,举贤用能。“育马”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育其心养其德,育其智养其能,育其勇养其气。而“赛马”在于构建企业内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队伍有没有活力,关键看有没有竞争机制。2009年,南烟在“创优”活动中,将“马经”引入机制建设:实行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此为“相马”;实行青年才俊计划、换岗锻炼、AB岗措施等,此为“育马”;开展全员改善、竞争上岗、明星员工评选等活动,此为“赛马”。

“不断拓宽人才选拔任用渠道,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建立公平、科学、有序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南烟厂长张胜健意图宏远。

打造学习型企业、塑造知识型员工成为南烟新的目标。今年,南烟开设“南烟学堂”,并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展以“目标/计划管理、流程/制度/标准化管理、项目管理等”九项修炼“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同时,启动”知识案例库“工程,鼓励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案例,实现了员工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如今,一线员工撰写的知识案例成为“南烟学堂”的教材,很多职工从机台走上讲台,有了“工人”和“老师”的双重身份。

力行公益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好企业与伟大企业的差别在于:好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伟大企业要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取之于民,造福于民。”作为扎根于江西的优秀企业,江西中烟秉承“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的行业使命。

2010年8月23日,由江西中烟主办的2010年助学行动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70名优秀贫困学子每人获得5000元金圣助学金,其中近一半为灾区学子。

2010年7月18日,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基会联合部分公益机构、爱心媒体和爱心企业共同开展的“走进鄱阳湖大型公益行动——徒步鄱阳湖希望工程”江西中烟生态爱心之旅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活动筹资近1000万元,用于鄱阳湖区生态环保和教育事业。

……

这10余年来,江西中烟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从1996年至今,公司参与赈灾、助学、扶贫等各类公益事业,捐助金额达千万余元。

正是这样年复一年的助学活动,使得江西中烟的助学不仅是每年高考期间家长和学子的关注焦点,也成为全国各主要媒体的关注热点。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新华网、搜狐、网易、新浪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多次关注其助学行动,江西省内多家媒体也多次报道其助学这一公益善举。

与此同时,助学行动唤醒了千千万万颗爱心。在助学行动的影响下,扶贫、帮困、助学等公益活动在赣鄱大地掀起一个又一个热潮,曾经受到资助的孩子将爱心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他们或义务支教,或义务照顾艾滋病儿童,或开展义卖活动,给贫困儿童捐款……他们传递爱心,让爱温暖了更多人的心。这种社会公益不但温暖着受助者,也温暖着每一名江西人。也正是江西中烟对公益助学的年年坚持与执著,坚定了用赤诚之心打造公益品牌的信心与决心,使承载着爱心的企业誉满赣鄱大地。

成功没有捷径,“步步为营”才是王道。江西中烟公司已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企业的每个中烟人,都在用自己最优异的一面,丰富着中烟的“精气神”,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