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如何才能最终消弭"315勒索"疑云

2011-1-17
 
        维权网站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近日遭到央视东方时空节目曝光,被指利用消费者投诉信息要胁九阳等企业以赢利。该事件在业内引发热烈讨论,专家称这种现象并非个案。(1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几乎是在央视曝光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勒索事件的同时,该网站发表公开声明,声称央视报道不实,纯属污蔑。而事件的另一方,九阳等企业则言之凿凿的声称确被勒索。315勒索疑云一时成了一桩公案,各方各执一词,颇有了些“安能辨它是雌雄”的味道。

  抛开事件的孰是孰非不论,笔者其实更想知道的是,类似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之类的维权网站,据说网上还有成百上千个之多,为何能够长盛不衰?需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工商部门、有质检部门、还有卫生部门,这么多的消费者为何偏偏还要舍近求远到网上投诉,去追寻这种虚拟的正义?而这也无疑给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在某些消费者眼中,公权部门的公信力甚至不如某些维权网站更值得信赖。

  事实上,这也不能全怪消费者,某些公权部门的所作所为有时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例如,当北京小学生通过严谨的调查,发现市场上的很多蘑菇被漂白后,相关部门不是积极主动的检查问题蘑菇,也不是正面回应小学生的调查结论,而只是简单的以一句“市场上蘑菇的合格率达97%以上”粗暴带过。再如,2009年湖南长沙发现多例煮熟后有弹性的问题鸡蛋,相关部门也是回应称“经检查大部分合格”。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整锅肉”,相关部门的一二次不负责任,很容易使得民众对整个公权部门的公信力产生质疑,转而去网上寻求民间正义。

  公权公信确实到了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提振的程度了。公权部门公信力的降低将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将对社会管理付出更多成本,将对阶层分化的缓和制造巨大障碍。而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避免消费者跑断腿、磨破嘴、“画猪头”等情况的发生,应该是提升公权部门公信力的第一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公权公信遭质疑更加堪忧。消弭315勒索疑云,通过深入的调查应该不难实现,但要彻底解决315勒索疑云暴露的问题,提高公权公信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一道坎。相关部门,快点努力吧。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