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宁波"十一五"保费年增长23% 产险利润率名列前茅

2011-2-25
 
据宁波保监局向《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独家提供数据显示,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宁波市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44.06亿元,比2005年翻了2.8倍,年均增长速度23%。人均保费收入为2510元,比2005年提高1590元,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至2.81%。

  另外,截至2010年末,宁波市保险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13.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2.6亿元。

  产险

  利润率11.11%全国第一

  五年间,宁波成为中外保险公司抢滩设点的“风水宝地”。“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保险市场主体27家,使机构总数达到46家。2010年底,全市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达到23家,比2005年底增加了9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0家、保险经纪机构8家、保险公估机构5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549家,保险从业人员接近2.1万人,初步形成了产、寿与中介,中资与外资,商业性与政策性,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险业务较快增长的同时,产寿结构比例长期徘徊于1:1的格局在2009年被打破,达到了目前的4.6:5.4,更加接近国际市场标准。与此同时,产险的占比也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5年间,宁波市财产险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22.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8.28亿元,年均增长25.06%。

  其中,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宁波车险保费连续五年出现快速增长之势。截止到2010年,宁波财险机构承保全市机动车辆达617.4万辆次,车险年均增长速度达27.61%。

  同时,产险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10年,宁波产险综合成本率88.89%,同比下降8.3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承保利润5.87亿元(含出口信用保险),利润率为11.11%,位居全国第一位,比2005年上升9.59个百分点。

  另外,“十一五”期间,宁波保险业务范围涉及农业、基建、交通、旅游、环保、医疗等十多个经济社会领域,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逐渐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力量。

  据统计,五年来,宁波保险业累计为13.85万家次企业和32.58万户次家庭提供了13.07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实际支付保险赔偿和给付保险金157.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倍;缴纳各种税费总额超过15.7亿元。

  寿险

  新单期缴率升16个百分点

  人身险保费收入则从2005年的28.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78亿元,年均增长21.31%。

  其中,寿险机构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7.27亿元,新单期缴率为38.91%,比2005年上升16个百分点,寿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人身险公司综合费用率、人力成本率及佣金率分别为15.42%、9.77%和8.62%,在全国均处于较低水平。

  另外,“十一五”期间,保险业为全市企业职工提供了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服务和企业年金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服务;积极参与北仑、宁海和象山等区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86万余名农村人口提供了商业保险服务;在镇海、鄞州、北仑三区试点新农合附加意外险,为农民提供意外伤害风险保障;承担了宁海县近1.6万名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业务。

  随着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全也面放开,保险公司直接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频率开始加快。中国人寿平保集团等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大额协议存款、建造办公楼等方式在我市投入近30亿元资金,其中,仅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就斥资10亿元用于北仑高速公路建设。

  监管

  创新推出“两站”“一卡”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一直是困扰保险业发展的“顽疾”。为此,宁波保监局推出“两站”和“一卡”,强力推进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7年,宁波保监局成立了专门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法制处,2010年又在法制处下设了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科,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进行有效保障。

  2010年8月,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设立了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服务总站暨消保委服务联络站,在全市46家保险分支机构设立了由合规、法律、客服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服务分站,初步构建了包括监管部门、保险机构、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网络。

  “一卡“是指“宁波市保险服务监督卡”。

  2010年12月1日,开始对宁波保险消费者们发放。被保险人对保险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险机构对保险合同的履行情况;二是理赔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三是理赔过程中的手续简便程度;四是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不良现象。对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类。

  被保险人对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反馈:一是邮寄至宁波保险业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服务总站;二是将监督卡投至服务总站在各市级保险机构营业场所设置的监督卡回收箱中;三是登录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网站,通过网络进行反馈。

  宁波保监局介绍,下一步,监管部门将根据需要逐步延伸服务监督卡的内容和范围,加大服务监督卡的约束力度,推动行业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工作再上新台阶。

    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超20%

  近日,《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从宁波保监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出口达150.77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8倍。出口信用保险对宁波一般贸易的覆盖率超过20%,累计参保企业接近770家,加上参保企业的关联公司,涉及出口企业超过1100家,宁波参保出口企业覆盖面达到11.8%。;参保企业的出口总额约占宁波市出口总额的40%。

  出口信用保险是以国家财政和国家信用为后盾,支持我国产品、技术、服务、资本“走出去”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稳定外需、促进出口、优化结构、便利融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功能和杠杆作用。

  一方面,2008年,宁波市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持续下滑,宁波市政府与中国信保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连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中信保宁波分公司通过适当降低承保费率,改善承保条件、创新产品服务等多项措施,全力支持宁波外贸企稳回升。

  2009年6月份开始,宁波进出口当月同比增幅实现扭负为正,至12月,宁波进口、出口开始强劲反弹,并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宁波外贸企业出口达72.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7.5%;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出口达150.77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8倍。出口信用保险对宁波一般贸易的覆盖率超过20%,累计参保企业接近770家,加上参保企业的关联公司,涉及出口企业超过1100家,宁波参保出口企业覆盖面达到11.8%。;参保企业的出口总额约占宁波市出口总额的40%。

  其中支持向新兴市场出口近5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62.33%;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农产品出口达2.34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3倍,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期间,外贸出口企业拖欠、破产和拒收案件大幅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宁波分公司利用自身在国际同行的知名度,与国际各类商账追收渠道紧密合作,为国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讨服务,累计为企业追回坏账共计万美元。

  还有,金融危机以来,宁波不少民营企业审时度势,通过并购和海外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国外的销售渠道以及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构建全球化的自主营销体系。为迎合企业这一需求,出口信用保险宁波分公司研究开发了出口信用保险“全球保单”,使得企业无论是从国内直接出口还是通过国外营销渠道出口、或是通过境外工厂加工组装后再销售,都能得到全面充分的保障,一次性地解决了外贸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了极大便利。据统计,中信保宁波分公司已累计出具各种类型的“全球保单”50余张。

  除此之外,2002年,宁波首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经过近几年发展,已迅速成为甬城各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在全国得到推广。2010年度出口信用保险宁波分公司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贷款超过40亿元人民币,是2003年的68倍。

  “十一五”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宁波分公司还加大了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担保业务、中小企业综合保险等业务的开拓力度。五年间,公司签订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单35张,签订海外投资保险保单1张,实现了这两种业务历史上“零”的突破。近几年,公司还为宁波企业承接的伊朗项目、俄罗斯国家大剧院项目、柬埔寨项目、越南火电站等“走出去”项目提供咨询和配套服务。

  农房保险实现100%全覆盖

  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从宁波保监局了解到的数据,“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政策性农险共向近19.62万户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了57亿元的风险保障,向受灾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支付了9158万元赔款,目前共开展了水稻、林木、油菜,大棚蔬菜等17个农险承保品种。宁波市农房保险参保工作则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政策性农险

  2010年提供31.2亿保障

  在新时期国家“大支农”政策的背景下,宁波保险业遵循“低费率、保成本、广覆盖”的原则,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平稳发展。

  2006年起,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陆续覆盖农业生产的所有区县市,平均每年增加2-3个新品种,开办品种由最初的水稻种植、生猪养殖、蔬菜大棚、鸡养殖、鸭养殖5个增加到17个。其中,种植业保险9个,养殖业保险6个,林木2个,保险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露地蔬菜、丝瓜络、小麦、杂交水稻制种保险等均属浙江省内宁波特有的区域性保险品种。近三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为5290户农户共13.27万个大棚提供2.3亿元的风险保障,为1072户农户71465亩蔬菜提供了5618.31万元的风险保障,为7402户农户16.70万头能繁母猪提供了1.58亿元的风险保障。

  其中,2010年,共为11.4万户农户提供了31.2亿元风险保障,保额支付赔款1897.7万元,政策性农险“支农惠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期,保险业及时开展灾后理赔和预付赔款工作,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产、生活。2009年宁波市农险赔款2589.3万元,其中水稻赔款958万元,能繁母猪、生猪和蔬菜大棚及附加种植作物赔款均在300万元以上,农户当年获得的赔款为农户自交保费的354.43%,比上年上升了158.6个百分点。

  农村住房保险

  2010年参保率近100%

  此外,宁波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也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农房保险参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农户逐年增多,2007年为134.35万户,2008年为136.67万户,2009年为137.22万户,2010年达到138.43万户,2007年和2008年参保率分别为98.2%、99.1%,2010年参保率将近100%,实现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在宁波市的基本全覆盖。自2007年到2010年8月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共为8100户农户支付保险赔款3013.2万元,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农民因病致贫的事例屡见不鲜,为此宁波保险业主动参与了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和象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业务。三地参保农民参保率从89.91%上升到95.28%。截至目前,新农合业务已累计赔付农民111.48万人次,支付赔款5.47亿元,没有发生过一起农民投诉。为进一步弥补新农合政策保障范围较窄、保障程度较低的缺陷,宁波保险业又在镇海、鄞州、北仑三区试点新农合附加意外险,为农民提供意外伤害风险保障。

  最后,近年来保险业还积极参与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2008年,由中国人寿宁海县支公司参与运作的宁海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例由保险业参与经办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宽了保险业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截至目前,城镇职工医保代办业务参保人数2.2万人,参保率为55%,基金规模677万元,赔付5.8万人次,总赔付金额达到了632万元。

   “宁波解法”小试牛刀

  医患纠纷调处成功率79.8%

  本报记者 赵晓菲

  2008年,宁波保险业创新推出“宁波解法”,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纠纷理赔中心相结合的医疗责任保险模式。

  近日,记者从宁波保监局处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医疗责任险参保医院达221家,共受理2048起报案,成功调处医患纠纷1636起,成功率79.8%。

  所谓“宁波疗法”,是指2008年3月1日,宁波市以“政府令”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宁波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被遴选组建“共保体”,由“共保体”设立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以下简称“理赔中心”),负责医疗纠纷理赔事宜;同时,设立各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具体负责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试点保险公司累计为221家医疗机构(其中民营医院4家)提供约8.31亿元的保险保障;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共受理2048起报案,调处终结案件1636起,其中市级医院调处终结386起,协议赔付金额1835万余元,平均每起赔付4.75万元;在已调处终结的1636起医疗纠纷中,通过理赔服务中心及调委会这一第三方平台签订协议解决的纠纷案件比例达到77.82%;理赔服务中心在保险责任以外,协助医疗机构处理纠纷案件170起,调处终结120起。

  在已经处理的1636起案件中,患方索赔金额达2.42亿元,协议赔付金额5142万余元,其中有74起医疗纠纷从几十万元的索赔额下降到几千元,甚至还有数起纠纷患方最终放弃了索赔,极大地扭转了以往“不吵不赔、小吵小赔、大吵多赔”的思想意识,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010年宁波市责任险险市场上还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2010年11月18日,奉化市一家采石场在人保财险奉化支公司投保了总额为100万元的安全责任险,标志着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一新险种在宁波市正式开始经营。在此之前,生产企业要向监管部门上交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风险抵押金,以防范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的赔付风险。目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已在宁波市江北区的36家高危企业率先试点。

  2010年初,人保财险联合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等4家公司组成的共保体,与宁波市镇海区10家试点单位签订了我市首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另外,宁波市旅行社责任保险和火灾公共责任也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宁波保险业共为全市133家旅行社提供了风险保障,参保率不断上升;火灾公众责任险在局部地区取得较大突破,比如奉化市所有网吧和游戏机房均参保了火灾公众责任险。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累计输血5.12亿元

  本报记者 赵晓菲

  2009年,宁波保险业与银行业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据记者从宁波保监局处了解到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31日,宁波小贷保证保险累计签单632笔,实现保费收入1356.34万元,发放贷款5.12亿元。

  宁波市共有中小企业13万家,由于担保、抵押及信用等级等原因,在银行有贷款记录的还不到3万家,资金瓶颈使众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有的还因此破产倒闭。为破解宁波市小企业和“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2009年,宁波保险业与银行业通力协作,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为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一定保障的金融产品。它运用保险分散的原理,使那些有资金需求、有良好信用记录与发展前景、有可靠还款来源的小额贷款借款人在符合条件并获得保险机构的保障支持后,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小贷保证保险累计签单632笔,实现保费收入1356.34万元,提供了5.12亿元风险保障;未到期保险金额为4.09亿元,已到期(含退保)保险金额1.03亿元。通过小贷保证保险机制发放的全部632笔贷款中,初创型小企业累计承保568笔,贷款金额5.02亿元,占比98.1%;农业种养殖户累计承保25笔,贷款金额580万元,占比1.1%;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累计承保39笔,贷款金额392万元,占比0.8%,业务续转率在50%以上。

  另外,2010年,宁波全市保险机构还发放保单质押贷款13000件,贷款金额3.2亿元。

  保单质押最高贷款余额不超过保单现金价值的70%—80%,贷款期限一般为6个月,也有部分公司贷款期限为1-2年,期满一般都可以展期。目前保险公司发放的贷款总体利率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上下浮动,大体相当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90%-120%,和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基本持平。

    宁波保监局局长:

  着力解决理赔难

  本报记者 赵晓菲

  近日,在宁波保监局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上,宁波保监局邓俊辉局长指出,201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4.06亿元,同比增长34.08%。产险综合成本率88.89%,同比下降8.39个百分点;人身险综合费用率、人力成本率及佣金率分别为15.42%、9.77%和8.62%,在全国均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他指出,2011年,宁波保监局将重点推进解决行业“理赔难”问题、大力提升保险队伍素质和行业形象、进一步加强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网络建设等六项工作。

  在宁波保监局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上,宁波保监局邓俊辉局长介绍,2010年,宁波保险市场业务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4.06亿元,同比增长34.08%。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68.28亿元,增长29.19%;寿险公司保费收入75.78亿元,增长38.82%。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财产险与人身险业务比例进一步拉大,目前已达到4.6:5.4。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产险综合成本率88.89%,同比下降8.39个百分点;人身险综合费用率、人力成本率及佣金率分别为15.42%、9.77%和8.62%,在全国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宁波市保险业承担各类风险保障总金额达4.73万亿元,累计赔款和给付38.14亿元,同比增长5.1%。行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0年底,行业总资产达213.7亿元,增长22.44%。共有保险机构46家,其中,产险机构25家,寿险机构21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家,兼业代理机构2638家,保险从业人员21231人。

  同时,邓俊辉局长对“十一五”期间宁波保险业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五年来,行业思想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牢固树立“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理念。行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保费规模从51亿增加到144亿,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资产总额从111亿增加到214亿,较2005年翻了近一番。行业发展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五年来,全行业共为全市经济社会提供保险保障达13.07万亿元,累计提供经济补偿和人身险给付157.4亿元,积累寿险和健康险准备金151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6年试点以来,开办险种由试点初期的5个增加到目前的17个,承保金额由0.59亿元增加到57亿元;出口信用承保金额由2005年的7.6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77.5亿美元。市场主体和从业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市保险市场主体46家,较2005年增加了27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3家,较2005年增加了9家;兼业代理机构2638家,较2005年增加了1598家。从业人员达到21231人,较2005年增加了1万人。

  最后,邓俊辉局长指出,2011年宁波保险工作全年要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二是强化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市场整顿规范力度,确保市场安全稳健运行。突出现场检查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阻碍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专项治理重点,着力解决行业“理赔难”问题。突出责任追究重点,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突出风险防范重点,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保险市场安全稳健运行。

  三是强化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理念,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努力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是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网络建设。要切实发挥保险服务监督卡的作用。要健全信访投诉处理和矛盾调解机制。要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

  五是大力提升保险队伍素质和行业形象,巩固和深化文明优质服务示范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夯实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基础。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的常态化。继续加强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大力宣传行业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开展保险业“旗舰式”文明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建立以保险“大爱精神”为行动纲领的宁波保险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