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儿女不愿赡养父亲违反婚姻法

2008-10-22
 
对簿公堂亲情尽失

  2003年5月,张×宝思考再三,决定将大儿子张×虹推向被告席,要求法院判令张×虹每月支付赡养费1680元并承担女儿张×凤应支付的赡养费500元的同时,再支付在其读大学及找工作、调户口等非义务性资助的经济补偿金12万元、精神损害及民事侵权赔偿金8万元。福田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时,只判处被告张×虹每月支付赡养费1500元,对张×宝的其他诉讼要求不予支持。

  张×宝认为,自己年老多病,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在深圳连租房带吃饭看病,每月没有3000多元的支出难以维持,而三个儿女或是不给他赡养费,或是给的有限,使他生活陷入困境,不仅没钱治病,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面对一审判决,他无法接受,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父亲要求自己不仅要支付赡养费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及精神损害金的要求,张×虹更是觉得无法接受,双方在法庭上针锋相对。这第一场父亲与长子的亲情大战,于2004年3月有了结果: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判决:驳回张×宝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至此,这对父子亲情尽失,形同陌路。

  长子不见了踪影,次子和女儿也依然不肯面对父亲。今年5月18日,对三个儿女彻底绝望的张×宝将一直与他“玩失踪”的女儿和二儿子连同大儿子一道推上被告席,要求三被告共同承担支付22000元医疗费及其后还将发生的医疗费以及非义务阶段支付的经济资助补偿费12万元;要求二儿子补交自2002年元月起应该支付的生活费每月800元;要求女儿自2002年元月起每月支付生活费1000元。此外,他还请求法院判令三儿女支付其虐待遗弃精神伤害费8万元,并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三儿女面对法院传票,立场一致:要让他们支付赡养费,父亲要么自己在深圳找工作养活自己,要么就独自一人搬回老家。“我们的生活也比较困难,根本无力支付他每月总计高达3400元的赡养费。”三子女认为父亲向他们索要的赡养费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而且父亲出示的医疗费收据中,有不少说不清出处,有些已过了诉讼时效,他们没有义务承担。

  张×宝的律师——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石干章认为:“三被告为了减轻甚至逃避对父亲的赡养责任,坚决要求父亲回江西老家养老,甚至要求体弱多病的父亲去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以减少他们的负担,理由是他们经济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被告一张×虹和被告二张×凤不仅生活不困难,还都拥有大户型的高档住宅;被告三虽然现在正在读研究生,但是属于在职读研,每月依然有不低的工资收入,怎么可能支付不起父亲每月的赡养费呢?”

  记者希望这场正在进行中的亲情官司能有令善良人所期望的结局,更期望张×宝和他的三个儿女能化干戈为玉帛——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评论

  赡养是一种义务

  儿女不赡养父亲,结果被父亲告上法庭。无论是今天还是在过去,这都算得上是人伦悲剧。这样的悲剧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大概还会有。虽然,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这类悲剧发生的比例并不大,但悲剧的严重性质不因数字的大小而发生改变。

  在一场实际的家庭纠纷中,具体的原因要具体分析。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的事情所以发生,有时并非因为当事人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而往往是因为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困境”和“经济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类悲剧要有“同情性的理解”。不过,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谈细节,只讲原则。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一般主要把它理解为一种亲情关系。中国人讲人情,好面子,什么事都裹在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里进行。比如说,孝道实际是一种晚辈侍奉长辈的伦理规范,但我们多半强调它的伦理层面和情感层面,相对淡化它的经济含义。孝道的本质,其实是包含利害关系的。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就是所谓“养儿防老”。在曾经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时空之中,养育儿女就是一种替代性的社会保障。生儿育女于是有这样现实的考虑:一旦年老体弱,就要由儿女来养老送终。为了把这个关系固定化,人们发明了孝道系统,那些具备孝心的人被称颂,实际上亦是为了强化儿女们的赡养意识。

  但是,道德的约束强调自觉,不大涉及“必须”。有些不自觉的人就置孝道于不顾。基于这个事实,《婚姻法》就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父母也有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这就是把丑话说在前面,万一子女不行孝道,不顾脸面,那么,法律就出来说话了。

  要减少这类家庭悲剧的发生,根本的出路在于,把养老送终之类的事情转移到社会保障系统上去。不过,由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我们不能不向传统道德寻求“伦理支援”。即使将来某一天保障体系完善了,人情的真善美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这是一幕令人痛心的家庭悲剧。一位父亲在家庭破裂后独自承担起抚养三个年幼儿女的重担,并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成材:一个大学毕业正在读硕士,一个大学毕业成为深圳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技术主管,另一个则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教师。然而,当三个事业有成的子女都长硬了翅膀从江西老家飞往广东并过上幸福生活后,依然孤独一身又多病无收入的父亲却孤独地租住在深圳的一间小出租屋里度日如年,为如何向子女讨要赡养费而绞尽脑汁。血缘亲情犹如狂风暴雨之前天边的那朵云,顷刻间被吹得无影无踪。

  父亲将三个儿女先后告上了法庭。父子之间、父女之间充满了抱怨甚至仇恨,剩下的只有一场翻来覆去打了4年之久的赡养官司。虽然这场官司至今还没有最后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双方之间为此而丧失的东西太多太多。

  含辛茹苦培育三儿女成材

  “乌鸦尚知反哺,可我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养育成人的三个儿女,在一边袖手旁观地看着我没钱治病、没钱吃饭,连赡养费也不肯掏,真是让我做梦也不曾想到。”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伤心欲绝的父亲名叫张×宝,江西景德镇人,8年前随在深圳工作的大儿子张×虹来深圳生活。虽然他还不到60岁,但由于身患多种疾病而显得格外苍老。

  对于张×宝来说,往事有些不堪回首。那是1988年,年仅33岁的张×宝因与妻子感情破裂离婚。两个儿子张×明和张×进归张×宝抚养,而女儿张×凤则由母亲抚养。为了将过早失去母爱的孩子们培养成才,他拼命工作赚钱。尽管女儿被判给了前妻,但他时时牵挂着年幼的女儿,经常关心了解她的情况。当他得知没有文化的前妻不愿再供女儿读书,甚至连学费都不肯交时,他当即向法院提出申请:“将女儿也改判给我吧,不能因为不读书而毁了她的一生!”很快,三个孩子都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女儿也可以像哥哥弟弟一样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读书了。

  一个单身男人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培养三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他起早贪黑经营自己开办的小木雕厂,有时还挤时间坐在木雕台前昼夜兼程赶制产品。一连多年,他每天都是天不亮起床忙碌,一直到夜深人静时才能休息。在这种超负荷的重压下,他先后患上了心包炎、颈椎病、肩周炎及胃肠炎等多种疾病。然而,为了正在读书的三个孩子,他没有别的选择。

  看到父亲如此忙碌劳累,三个孩子对爸爸也是充满了感激。张×宝幸福地回忆说:“那时的孩子们个个都很乖,不止一次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长大的,而我们是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长大的!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有出息了,要挣钱来孝敬爸爸!”

  父亲既当爹又当妈的超常付出,终于换来了三个儿女的成长: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大学,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女儿也进了师范学校读书。在江西老家,张家这三个孩子的出息无疑令亲戚朋友们羡慕不已。邻居们禁不住对张×宝这样说:“你终于苦尽甘来,可以尽享儿女的福了!”

  然而,张×宝的心里却一点也没感到轻松。此时,他的身体已经明显不如以前,多种疾病缠身,木雕厂的生意也大不如以前,最后不得不关门。他一边省吃俭用地供孩子们读书,一边又开始为将要毕业的大儿子张×虹多方奔波,因为按当时的规定,张×虹是定向招生,毕业后要分配到农村。为了满足张×虹“留在城里”和“找一份好工作”的愿望,他说自己费尽心血,将家里不多的积蓄花去了大半,方实现了儿子的愿望。1997年,张×虹来到深圳,并很快在深圳站稳了脚跟,在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当上了技术主管。见大哥在深圳生活得不错,已经毕业在景德镇一所学校任教的女儿张×凤也在广东佛山的一所学校找到了工作。随后,二儿子张×进大学毕业了,来到广东汕头工作,后来考上武汉一所知名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

  三只雏鹰的羽翼终于丰满。他们在父亲骄傲又有些依依不舍的目光注视下,展翅高飞了。

  三儿女不愿赡养父亲

  往昔热闹的家,由于孩子们的离去而变得冷清寂静。仿佛卸下千斤重担的张×宝,此时忽然觉得身体有些难以支撑了。每当夜深人静,他孤身一人躺在家里,满脑子都是孩子们的身影,时常一夜无眠。而心包炎、胃肠炎及颈椎病这些病也见缝插针地交替发作,折磨得他苦不堪言。

  1999年,思念儿女心切的张×宝拖着病体从江西老家赶到深圳,投奔了大儿子张×虹。刚来深圳的那段日子,他心情不错,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深圳温暖的冬日使他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于是,他开始多方寻找工作,希望通过自食其力减轻儿子的负担。然而,由于体弱多病,他先后干了三份工作,都没能坚持多久,只好重新待在家中。

  “由于我的到来,无疑使张×虹增加了一些开销,他为此感到不高兴,这样公开向我说:深圳的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都比江西老家高很多,你还是搬回老家生活吧,你在这里使我感到压力很大。”听到含辛茹苦培养成人的儿子向自己下了逐客令,张×宝无法接受。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从此,父子二人的关系开始僵化,争吵也持续升级——由相互指责到相互揭短。无奈,张×宝只好在深圳另外租房。

  张×宝说,起初,张×虹还来他租住的那间小屋看看,不时给他留下些房租和生活费。但到了2001年,随着他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每月看病吃药的费用不断增加,张×虹心里的气恼也越来越大:“深圳的医疗费和生活费都这么高,你为什么非得赖在这里不走呢?如果你不听我的话非得留在这里,那你就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别再向我要钱!”父亲听罢,大骂儿子是不孝之子,儿子也不甘示弱,对父亲百般指责甚至谩骂。据张×宝说,有一次,父子两个大吵起来后,儿子张×虹不仅将他的衣物抛出了家门,还砸烂了他的手机,并操起菜刀威胁他。

  大儿子这里拿不到钱了,张×宝只好寄希望于二儿子和女儿来帮助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起初,这两个儿女还同意拿一些钱来给父亲,可随着父亲与大哥关系的持续恶化,他们也渐渐改变了态度,觉得父亲的确是应该独自返回老家一个人生活,而不要继续待在深圳了,这样,大家都可以节省些支出。

  为此,张×宝伤心欲绝:“我在老家的房子已经卖掉了,三个孩子又都在广东,我一个人回老家怎么办呢?”他通过亲戚朋友多方做儿女们的工作,希望他们看在父亲含辛茹苦将他们独自抚养成人的份上,每月为其支付生活费和医疗费。然而,三个儿女对于老父的要求另有想法,不同意依他的要求给钱。“为了逃避我这个父亲上门讨要赡养费,兄妹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儿子张×虹不惜调换了单位,让我抓不到行踪;女儿也如法炮制,从2002年起音讯皆无,手机号一改再改;二儿子从汕头来到武汉读研究生后,一直隐瞒去向。”张×宝无法接受眼前这残酷的现实。

  “我独自一人养大他们兄妹三人,如今我年老多病,竟然落得这番下场!”三个儿女的“集体叛逃”,令这位父亲肝肠寸断。他说自己先后几次服毒自杀,结果都没能如愿,身心受到重创。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