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股当家做主 小盘股调整“潜伏”
2009-6-1


四月最后一个交易周股指震荡上行,但市场格局稳中有变。与前一周相比,相同的特征是:资金的风险意识继续提高,最活跃的新股指数和活跃指数依旧处于调整前列;不同的特征是:大盘股尤其是核心大盘股相对强势更加突出——不一定跳得最棒,但“超级大象”绝对是A股的领舞者。分析人士指出,风格一定程度上偏向大盘股其实有利于结构性高估值的自我修复,如果大盘股能够持续掩护题材股调整蓄势,未来市场个股的机会仍将丰富。

  大盘股暂居上风

  上周大盘股尤其是核心大盘股相对涨幅较大。按照总市值加权法计算,低市盈率指数、高价股指数、中市净率指数、绩优股指数和大盘指数分别上涨了1.83%、1.81%、1.57%、1.48%和1.23%,跑赢全部A股;而小盘指数、活跃指数分别下跌了0.28%、2.01%;按照算术平均法计算,中盘和大盘指数分别上涨了1.36%和1.23%,而新股指数、活跃指数分别下跌了0.85%和0.65%,小盘指数下跌了0.17%.

  从成分股看,核心大盘股占据了绝对上风。低市盈率指数权重股中,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上涨了5.77%、8.42%和9.27%,贡献巨大,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更“重”级别的成分股涨幅也在1.50%左右。

  而小盘股表现却不佳。活跃指数权重股中,恒邦股份、大洋电机和拓日新能三只中小板股票分别下跌了4.61%、4.30%和5.32%;而天一科技、双环科技和北京旅游分别下跌了11.70%、11.14%和10.62%,是活跃股中跌幅最大的品种。

  核心蓝筹“涨之有道”

  此前资金偏好试图转换至大盘股上,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盘股无力承担起稳定市场的作用,风格转换暂时宣告失败。但上周的市场特征却表现出大盘股还是具备一定的上涨势头,这主要是来自估值结构性修复和业绩触底的混合动力。

  首先是资金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估值结构性偏高的状况势必改善。一方面,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估值溢价在到达阶段性高点后开始持续向下。数据显示,4月17日小盘股估值超越大盘股达到阶段性高点,市盈率溢价水平为155.05%,市净率溢价水平为264.11%,4月24日二者下降至152.52%和258.72%,而4月30日这两项指标已经降至149.00%和255.28%.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核心大盘股的交易金额占比出现“V”形走势。我们一直观测上证50指数占全部A股成交金额占比,以周为频率,4月份以来这一比例为20.29%、18.06%、17.58%和20.01%,上一周读数迅速反弹,远离了下限16.58%,回升至月初水平,接近三年来的平均水平20.70%.

  其次是部分大盘股业绩有所好转。以中国石化和交通银行为例,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中国石化净利润111.9亿元,同比增长84.7%,公司预计2009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增长50%以上;交通银行实现净利润79.46亿元,环比增长41.04%;利润总额101.28亿元,环比增长39.15亿元,增幅达63.01%.中石化、交行和联通等大盘股业绩触底迹像明显,即使短期内缺乏持续回升的强劲动力但也没有继续恶化的充分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上周市场暂时由大盘股接管有利于行情后续发展。此前小盘股超越大盘股的估值溢价水平高企,反映出市场一直处于估值结构性偏高的状态,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资金推动就无从发力;而从上周市场格局看,大盘股“掩护”小盘股调整,既能保住来之不易的点位上的胜利果实,又能为下一阶段形成热点做好准备。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