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提高燃油税无疑正确,政策出台仍需虑及时机与节奏
【背景】十教授建言提高燃油税至每升3元至4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等十位教授向温家宝总理建言,为解决能源短缺,更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友好型社会,应该利用油价下跌时机,将燃油税提高到每升3元至4元的水平,如此才能向社会表达资源短缺的信号。 建言一出,网民一片哗然。十位教授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在自己的博客中对网友的议论作出回应。他说自己并不生气,也能理解网友的心情,一听到建议加税,似乎马上就来了结论。他表示,“谁侵占了百姓的利益,百姓并不知道,这才是可悲的。” 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支撑高税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要如何贯彻?燃油税单肩能扛环保大任吗?在舆论嘈杂声中,仍需头脑冷静,厘清问题的是与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长期来看,为保护环境,提高燃油税是正确的方向,但是,目标确定仍需综合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和运输结构,而政策出台也需考虑时机和节奏。 冯飞承认,长远来看,是应该提高燃油税。有人认为,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燃油税也很低,中国不消耗,美国人还在消耗。冯飞认为,中国不能与美国相比,美国是通过很多政治、外交、军事手段来保障石油供应的,这种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美国国内也在反思。奥巴马竞选时就提出能源独立的目标,接下来,美国很可能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有所动作。 在新能源方面,冯飞认为,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也面临着一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由于前一阶段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也使得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加快,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生物燃料这些新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成品油价格决定了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由于新能源发展的成本较高,如果油价较低,它们的发展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市场障碍。 而且,他还指出,中国是一个少油的国家,人均的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明显的资源约束。而汽车消费却已经出现了脱离我们的资源禀赋的情况。而且,汽车的平均排气量比欧洲还大,欧洲多是小排量汽车。“这里就有一个靠政策来引导合理消费的问题”,以使汽车消费能够与国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符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合理消费,不是不消费。 冯飞指出,虽然在环保方面大家是有共识的,但是,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提高燃油税,肯定会对汽车消费带来一些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他分析说。结构影响就是会促进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这是有利的一面。总量来说,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整个消费带来一定影响。 至于目标是否应该定在3元至4元,冯飞认为,各个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比较低,欧盟和日本高一些,有些发展中国家比中国还要低一点。各个国家的燃油税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是有关系的。有人认为加税影响的是富人的利益,但在中国的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大,特别是货运。当然,这需要铁路运输的发展来改善,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每年在新车的增长当中,商用车的比例仍然比较高,比美国要高得多,提高燃油税就会影响到物流成本。所以,最终目标到底为何,这将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虑。需要顾及运输市场的结构,以及用车人群的承受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