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倾向须重视
2010-11-3 |
||
三天前,我国又发生一起疑似“瞪眼”招致的凶残命案:19岁共和理工学院学生黄伟杰(译音)在白沙乐怡度假村的快餐店用餐时,相信是因为多看了一名文身男子几眼,触怒对方,结果被他和同行朋友持刀追砍,最终流血过多,伤重不治。据现场目击者指出,行凶者均为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年。 今年以来,因为“瞪眼”引起的暴力事件,至少发生了四起。据本报较早前报道,在这四起不同案件中,除了6月7日凌晨发生的咖啡店员因被指“瞪眼”遭受攻击而持刀自卫的事件,涉案人是成人以外,其余三起暴力事件的涉案人,都是十几岁或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其中两起,都是少年男生被其他青少年持刀砍杀,所幸都没有酿成命案;另一起是两名年轻女郎当着警察的面,大打出手。 如果最近发生的这起命案,最终被证实是“瞪眼”引起,那么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至少发生了五起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引发的暴力事件。 虽然说是“瞪眼”,但受害人极有可能只是因为好奇而多看了加害人几眼,结果竟然惹来杀机。这说明了在我国的特定人群中,充满了一股暴戾之气,尤其是在年龄介于十几二十岁的部分年轻人当中。这个现象,不免令人忧虑。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连年下降是个事实。根据警方本月2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总共有278名青少年(7岁至19岁)因殴斗被捕,而去年被捕的青少年总共是468人,与2008年的537人和2007年的573人相比,呈现逐年下降之势。不过,根据一位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律师的说法,今年被捕的青少年当中,大部分是因涉及成群结党的群殴而落网,而且多数持有刀械。这是典型的暴力犯罪。 警方8月份公布上半年的全国罪案数据时,指出今年前六个月,我国总共有8653人因涉及各类罪案被捕,其中有2086人是青少年,占了总数的24%。尽管被捕的青少年人数,稍低于去年同期的2289人,但以被捕总人数来看,落网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却稍微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无论是从因殴斗而被捕的青少年中多数涉及持械结党群殴事件,还是从落网青少年人数占总体比例微升的角度看,以上数据透露的都不是好消息。幸而我国政府向来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指导与改造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Youth Guidance and Rehabilitation),以因应1980年至1994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平均上升8.3%的严重问题。相信正是因为在政府和民众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才会逐年下降,否则情况可能会更糟。 青少年犯罪是个复杂的问题,有个人的原因,也有来自破裂家庭等因素。但是,青少年暴力倾向日趋严重,却很可能与充斥互联网的暴力游戏有关。在这些以杀戮为乐的血腥游戏的长期耳濡目染下,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其影响,以致在行为上表现出暴力倾向是完全可能的。新加坡青少年挑战中心执行董事曾佩锶近日接受本地报章访问时,就表达了对暴力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心态的忧虑。 事实上,青少年越来越有暴力倾向是个国际性问题,而且似乎都和暴力游戏有关。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发生的32名师生被韩裔学生赵承熙枪杀事件后,调查发现凶手喜欢玩暴力色彩浓重的网络游戏。最近,美国麻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的地方检察官格里·里昂(Gerry Leone)就把当地日趋严重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归咎于“暴力和军事类游戏的流行”。 中国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卢建军在其论文《暴力电子游戏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暴力游戏会在五个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一、误导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二、唤醒青少年的攻击本能;三、诱发并强化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四、教会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方式;五、改变了青少年大脑的正常生理机能。论文还引用其他学者对中国部分在押未成年犯所做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观看含有暴力内容并受影响的占83%”,“网上色情和暴力污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