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成小企业贷款“打白板”咋破除融资瓶颈?
2010-11-23 |
||
11月23日,记者从重庆小企业信用成长论坛上获悉,在重庆所有中小企业中,有九成小企业在银行贷款中存在“打白板”的尴尬。 我国现有企业中,中小企业数占99%,GDP贡献占50%,纳税额占40%,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重要支撑。但据一项统计,当前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7%;重庆小企业贷款余额不到各项贷款余额的20%。 此外,重庆小企业贷款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主城9区,而农村地区的31个区县占比仅为14%,少数县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甚至不足千万元。 小企业不是不想向银行借钱,银行不是不想向小企业贷款,而是银企之间信息“脱钩” 白鹤祥指出,银行和小企业间信息“脱钩”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小企业不是不想向银行借钱,银行不是不想向小企业贷款,而是受制于银企之间的信息太不对称。 从总体上看,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怎样引导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白鹤祥指出,一个运转良好的征信体系具有降低金融约束、改善信用配给、提高小企业间接融资比重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对小企业的征信服务,降低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实现提高小企业融资能力的目标。 这一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2006年,人民银行就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所有与银行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小企业建立了信贷档案,截至目前,已总共收录企业764万户,贷款余额43万亿元。2008年,又建成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现共收录未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211.8万户,其中14.3万户企业已经获得银行贷款,累计贷款4.8万亿元,效果开始初显。 白鹤祥指出,在上述平台的基础上,各地关键是要创新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以此作为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办理信贷业务的“凭证”,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节省时间的“三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