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迷途的“羔羊”
2011-1-17


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1月8日,海口街头发生多起持刀抢劫电动车案件,案件破获后,民警发现作案的竟是6名初三学生。海南青少年犯罪低龄化低学历化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省委政法委组成调研组,针对当前我省青少年犯罪问题,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我省低年龄低学历人员违法犯罪问题调查与思考》,向省委建言。

省委书记卫留成对该调查报告予以高度重视并批示:两低犯罪已成为我省的一个突出治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从低学历犯罪所占比例(90%以上)看,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报记者结合省委政法委的调查报告,对一些犯罪青少年进行面对面采访,从他们误入歧途的人生轨迹中,透视和反思背后的社会问题,以期唤起全社会的重视。

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1月8日,海口街头发生多起持刀抢劫电动车案件,案件破获后,民警发现作案的竟是6名初三学生。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和低学历现象日益成为我省不得不予以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日前,省委政法委组成调研组,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深入调查。来自有关部门的一组数据令人担忧。

据省公安厅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抓获各种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岁和18-25周岁分别占总数的8.5%和36.9%,两项合计占总人数的45.4%;初中、小学学历和文盲的占93.8%。2009年以来所破获的 “民转刑”命案涉及犯罪嫌疑人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15.1%,25岁以下占45.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3.9%,其中小学、文盲就占44.8%。

据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从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底,全省所判决刑事犯罪人员中25岁以下占33.2%,未成年人占总数的9.2%,其中只有初中以下文化占未成年人总数的95.8%。

据了解,由于对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予羁押并从轻、减轻处罚,“两低”违法犯罪实际人数比统计在押、判刑人数还要多。

“羔羊”容易误入歧途

小美(化名)今年13岁,才上初一就经常逃学,小小的年纪已先后有了11个“男朋友”。上网、开包厢唱歌是小美喜欢的生活,在父母给的钱不够花时,小美她们则向低年级的同学“要”,她们“要”的方法是把女同学“抓”到一个僻静地方,对方不给钱就打。去年9月,以前的女同学小陈告诉小美,她的男朋友被另一个女同学“骚扰”了,要小美帮忙教训她,于是小美与几个朋友约好去帮小陈“出气”,在路上小美还把自己12岁的弟弟小坚(化名)叫上。因为打了女同学后还抢走女同学身上的钱和手机,小美和稀里糊涂跟着去的弟弟被警察抓后送到海口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接受教育。

据专家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他们的是非观、世界观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他们容易冲动且是非不分,引导不好,则可能因讲哥们姐们义气以身试法。

家庭学校教育的缺与失

小强(化名)原本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文化的父亲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父亲坚信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古训,孩子放学不能晚回家一分钟,各门成绩不能低于95分,稍有不对就拳头相加。有一次,父亲竟把小强吊在旋转的吊扇上鞭打。小强心里很不服气,每次挨打都在心里记恨父亲。慢慢长大后的小强开始在父亲背后逃学、抽烟、喝酒,并结交一帮调皮捣蛋的同学,经常打架斗殴。2009年,在一次打群架时,小强被警察抓住。

和小强不同的是,小文(化名)则是没人管的孩子。 小文今年16岁,父母在他8岁时就离婚,小文跟着奶奶过日子,奶奶年纪大了管不了他。爸爸妈妈偶尔来看小文,但为争夺抚养权总是在小文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小文心想,如果自己变坏了他们就不争了,于是辍学到处闲逛。2010年5月,小文等一伙人因与另一伙人发生口角打了起来,一片混乱中,他拿把刀冲上去乱砍。之后因犯故意伤害罪,小文被送到监狱服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有问题家庭的背景。如果学校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许能够挽救迷途的孩子。“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教学,忽视心理素质、法律常识、道德观念的培养。”海口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原上草老师说。

今年17岁的小林说,读书没意思,老师光盯着那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看,对他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不是白眼就是责骂。为了不给老师添堵自己也清静,小林读完初中二年级就辍学到海口一家娱乐城当服务员。2010年1月小林和一帮朋友在包厢里唱歌,当时朋友抱住一个女孩遭到女孩反抗,朋友就叫小林过来帮忙按住女孩的手,一群人对女孩动手动脚,他因此被判处强制猥亵妇女罪。

原老师对记者说,孩子们原本是一张没有任何污点的白纸,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和走入误区的学校教育,让他们把人生的图画画糟了。

每年4万名未成年人流入社会

然而,比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走入误区更为严峻的是未成年人过早流入社会的问题。

海口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目前一共有80多名学员,大部分只读了初中甚至小学,其中一半以上在违法前已经辍学。

据省委政法委调研组了解,2010年,我省初中应届毕业生有129297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56356人,录取率仅4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还发现高额择校费挡住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孩子入学之路。据省审计部门审计,2008至2009年,海南7所重点高中择校生9002人,是公费生的1.13倍,超计划招收择校生6107人,仅违规收取择校费就达1亿多元。

除初中毕业生未升高中步入社会外,我省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辍学而流入社会的也有一定数量,其中中西部比较突出。

考虑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到中专和职高就读,我省每年至少有4万名14岁左右未成年人流入社会,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当中大部分无业可就,泡网、玩游戏、结伙闲逛是他们打发时间的方式,客观上成为“两低”犯罪后备队。

拿什么拯救迷途的“羔羊”

省委政法委调查报告认为,化解海南青少年犯罪“两低”问题的速效药、治根药,就是要普及我省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绝大多数青少年顺利渡过“危险期”。报告援引一名公安民警的感叹: “如果我省多盖几所高中,将会少盖一所监狱。”

报告建议加大省和市县教育投入,清除教育腐败。公立学校只收学杂费,全部取消所谓择校费、赞助费;逐步推行学费全免的12年义务教育。

报告建议重视失学青少年就业培训和引导,对经济困难的初、高中生,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日前出台的国家助学金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综治成员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要大力关爱和救助社会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调查报告还建议我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闲散在街头、娱乐场所、校园周边违法青少年的管控。大力整治互联网暴力、网络淫秽色情宣传,有效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化管理,使基层综治单位、社区、家庭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强关口。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衰则国衰。遏制青少年犯罪“两低”现象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