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有股权转让的特点
2008-4-8


        8月20日,沈阳北泰等受让方向光电第一大股东内江市国资局持有的7672.01万国家股获得财政部批准,随后健特生物、ST鑫光、国光瓷业等国有股转让相继获批,由此,上市公司掀起了国有股权转让热潮。自8月20日到11月20日,短短三个月内,共有45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或批复公告,其中,39家已获得财政部批准,另有16家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尚待财政部批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明显呈现出股权转让规模逐步扩大、审批速度不断加快、受让主体多元化、转让方式不断创新等鲜明特点。

        1、股权转让规模迅速扩大,审批速度不断加快。

        就国有股转让规模来看,45家已发布转让或获批公告的上市公司平均转让股本为9052.15万股,其中,ST鑫光、ST新城B、天津汽车、湖北兴化、祥龙电业、科学城、浦东不锈、ST冷机、成商集团和上海港机等17家均超过1亿股。另外,国有股转让的力度也逐步加大,在45家公司中,有33家的股东将国有股完全转让,牵涉到上市公司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也达到29家,分别占统计样本总数的73.3%和64.4%。与此同时,国有股转让的审批速度也在不断加快,8月份经财政部批准的仅有4家,而9、10、11月份获批的国有股转让公告均达到10家以上。其中,不但在2000、2001年就已上报的转让协议在近期获得集中批复,而且对新近上报的转让协议的批复也在提速,从协议签署到获得财政部审批的时间间隔大大缩短。如荣华实业和民族集团分别于7月底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在11月中旬就得到财政部的同意批复。

        2、受让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股权转让主体。

        国有股权转让的受让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国有资本、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境外资本纷纷成为国有股权受让的主体。在45家股权转让案例中,有10余家公司国有股权受让方仍为国有资本,如湖北兴化的大股东由中国石化变更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天津汽车的大股东由天津汽车集团变更为一汽集团。但应该看到,自沈阳北泰获批入主方向光电以来,民营企业已成为股权转让的主体,到目前为止,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如上海华馨入主健特生物、中路集团入主ST永久等等。这些民营企业以投资公司和高科技实业公司为主,它们的入主不仅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转型提供了契机。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外资也将成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受让的主体之一。10月份,深发展发布公告称,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获准收购公司部分股份,并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开始进入。11月1日,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外资收购国有股权扫除了最后障碍。

        3、协议收购仍是主要方式,管理层收购初露端倪。

       在国有股权转让方式的选择上,协议收购仍然是主要模式。一方面,在诸多国有股协议转让中,避免要约收购仍然受到了重组方的关照,大部分公司收购股份均在30%以下。如沈阳北泰受让方向光电的股份比例为29.52%、友谊复星(控股)受让友谊股份的股份比例为29.98%。另一方面,尽管转让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所增加(45家上市公司有18家受让比例超过30%),但上市公司普遍在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如在祥龙电业、湖北兴化等国有股转让案例中,大股东均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并获得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国有股转让案例中,管理层收购(MBO)开始暂露头角。8月20日以来,已先后有胜利股份、洞庭水殖、鄂尔多斯公布实施管理层收购,其中胜利股份、洞庭水殖已获得财政部批复。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洞庭水殖,9月24日,公司公告大股东常德市国有资产管理已与由洞庭水殖管理层控股的湖南泓鑫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5.75元的价格将国有股权12458万股转让给湖南泓鑫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了洞庭水殖的MBO运作。又如,胜利股份第三大股东胜利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国家股协议转让给胜利投资公司,使胜利投资成为胜利股份新的第一大股东。而胜利投资是由43名自然人以现金出资发起设立的民营企业。

       可以预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国有资产重整步伐的不断深入,国有股转让方式必将不断创新。